食而无味
检索

当前位置:由之中文网 > 食而无味 > 读书摘抄 > 正文
  • 上一篇:《受活》阎连科著
  • 下一篇:《大清棋局:明亡清兴卷》刘澍著
  • 《卡夫卡传》 ——墓地里的寒鸦 邵嘉骥著(发布于2016年08月28日,阅读次)

    《卡夫卡传》 ——墓地里的寒鸦 邵嘉骥著

    新世界出版社

     

    早在1763年,腓特烈二世就下令,他统治之下的所有儿童都至少要上四年学。……1817年,出于相同原因,奥匈帝国也实行义务教育。P19

     

    读书识字是犹太人身份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参加宗教仪式的最低要求。在犹太人的观念中,如果一个犹太男人连《妥拉经》都不会读的话,那么他过的就不是犹太式的生活。这样的观念使得犹太人很早就懂得教育普及。P21

     

    1786年,奥地利政府又颁布了一条法令,规定只有取得小学文凭才能领取结婚证。P22

     

    卡夫卡加入了“布拉格德裔学生阅读和讨论会堂”……但很快他就退了出来。对卡夫卡来说,任何过度热情的东西都是危险又不确定的,他必须与之保持距离。他进入这个会堂的最大收获,就是在一次集会中,认识了发表演讲的马克斯·布罗德……P61

     

    他的思考和旁人不同,旁人需要信仰,他思考人为什么需要信仰,又该有怎样的信仰。深入比较一番,没有哪种信仰能够说服他,总有一些可笑的行为,让卡夫卡不得不怀疑某种信仰是否合理。当然,在卡夫卡那里,一切都不“可笑”,他从不笑话别人,他只是在怀疑。P62

     

    写作是纯洁的,是祈祷,是他接近上帝的方式,不应该有金钱上的考虑,或任务上的限制。倘若他为了谋生而写作,就是滥用了上帝赐予他的天赋。写作是神圣的,用写作谋生是一种亵渎。P72

     

    19086月,……进入“国家劳工工伤保险公司”……属于国家机构……这份工作给予他梦寐以求的“自由时间”,他只需在早上8点到下午2坐在办公室,其余的时间,他都可以自由利用。卡夫卡珍惜这个机会,他一反常态,积极主动地工作,得到了上司的肯定和同事们的尊重,成了长期员工。P76

     

    研究卡夫卡的人不太留意卡夫卡留下的那些简笔画。这是一些线条简单、构思潦草的漫画、肖像画,还有并不精美的速写,它们甚至不能称为画,而像是某个无聊学生在课堂上的随意涂鸦。P118

     

    “谁持有信仰,就不可能经历奇迹。白天是看不到星星的。”P120

     

    《卡夫卡谈话录》的作者雅诺施就曾数次目睹过卡夫卡认真地用铅笔画画……卡夫卡在死后名声大噪,这些画受到了重视,被整理成书籍出版。P121

     

    高雅艺术难以理解。对普通人来说,有饭不吃表演饥饿,就像哗众取宠。P124

     

    当有人问艺术家为什么挨饿时,艺术家说:“我找不到自己想吃的东西,如果能找到,我不会做这种傻事,我也会像你们一样,把自己喂得饱饱的。”P125

     

    当文明向前发展,人是否能够变得比以前更好?卡夫卡持否定态度。他认为西方社会的高度发展,已经扭曲了人性,让他们天生的自由、性格、活力被机械化的生存挤压。P130

     

    人与人越来越像,他们受同一的教育,为的是循规蹈矩;他们做着大同小异的工作,为的是过正常生活;他们遇事不敢吭声,为的是保住饭碗。……人越来越像零件。

    卡夫卡最担心的是小说(变形记)的封面,他担心插画家粗略地在封面上画上一个大甲虫,他恳求出版者千万不要画出大甲虫,因为“这样的虫子是不能画出来的,不能放在远景中。”P131

     

    他原本应该参军服兵役,但他的公司以“少不了这个人”为理由,拒绝让他上前线(一战时期)。……他既不为战争激动,也没有过多伤感,冷静得有点可怕。P134

     

    不论学习还是工作,他对法律都有一种显而易见的厌恶。他认为法律“不仅无聊,而且令人讨厌”。“人们在内心脱离了他们。由于蔑视人,立法者创立的不是秩序,而只是或多或少明显可见的混乱状态。”P148

     

    当他听说他的朋友魏尔什即将结婚,他的反应不是祝贺,而是认为这段友情理所当然地结束了,认为“结婚后的朋友就不再是朋友”……P157

     

    菲利斯想要的一直是稳定的世俗生活:丈夫、孩子、舒适的房子、规律的生活、充足的金钱。在这种生活中,没有写作的位置,他仍将写作当作卡夫卡的私人爱好,可有可无。P172

     

    犹太教《塔木德经》规定“没有妻子的男人就不是男人。”P191

     

    在他和菲利斯商量婚事的时候,他曾一再强调两个人的生活必须互不干涉,最好不要性生活,更不能有孩子,维持一种“纯洁的”婚姻关系。这些离谱的要求菲利斯竟然全盘接纳了,但卡夫卡仍旧不满足!P193

     

    胡戈·贝尔格慢算得上卡夫卡的第一个朋友。他们的母亲是好友,两个孩子从小就认识,又一起进了小学,再读同一所中学……P198

     

    最初,卡夫卡认定的知己并不是马克斯·布罗德,而是奥斯卡·波拉克。P203

     

    马克斯·布罗德比弗兰兹·卡夫卡小一岁,他们在同一所大学读同样的专业。马克斯在日记上第一次记下的卡夫卡言论,是这样一句话:“说出来的话像从嘴里吐出来的一根棍棒。”P207

     

    如果说卡夫卡有什么让马克斯冒火的缺点,“迟到”一定位居榜首。

    ……尽管卡夫卡说过:“马克斯不理解我,当他认为他理解我的时候,他却错了。”P212

     

    卡夫卡的密友大多是有话语权的知识分子,都在布拉格这个圈子里扎根,有个人的能量。P221

     

    认识卡夫卡的时候,雅诺施只有17岁,他刚刚经历了父母破碎的婚姻,不愿上学,明天躲在图书馆里看书、写作。他的父亲看到了他写的诗,就将他介绍给自己的同事,也就是卡夫卡。P223

     

    19212月,卡夫卡正在马特里亚吕疗养,他认识了另一位让他有些烦恼的小朋友……卡夫卡的宽容并不是没有回报,在他生病中的最后几个月,克洛普施托克始终陪伴在卡夫卡身边,像位忠诚的朋友,又像个不愿离开父亲的儿子。P228-230

     

    卡夫卡难得积极行动一次,积极得过了头。他一年四季开着窗户睡觉,即使在冬天也穿着单薄的衣服。更糟的是,生病的时候他只想接受农村的家庭护理,而不想去有科学治疗方法的疗养院。P238

     

    令人惊讶的是,在工作的最后5年,他动不动就请假,长则几个月,短则一星期,他的职位却一直在升高。1922年,他已经成了保险公司的高级秘书。

    在奥特拉家里,他总能得到最周到的照顾,他的妹夫是个随和的青年,从不对卡夫卡表现出厌烦。奥特拉真是一个好妹妹,即使当了母亲,也带着她的孩子陪卡夫卡疗养。P241

     

    面对多拉,卡夫卡轻松而自信。这种自信也许来自他的年龄,也许来自多拉带有崇拜色彩的爱恋。卡夫卡总是担心自己无法与他人长久相处,但和多拉在一起,他没有任何精神负担。

    ……在卡夫卡的世界里,她能自行找到合适的位置,不必卡夫卡绞尽脑汁地安排,这种感情给卡夫卡带来的不是负担,而是享受。P252

     

    多拉的父亲收到了这封信,他不知道该如何答复这个求婚者。这位老人将信件拿给一位犹太教的拉比,询问他的意见。名叫吉拉的拉比看完信,只说了一句:“不行。”没有理由,也没有回旋余地,卡夫卡就这样被拒绝了。他的婚姻障碍不是身体,不是两个人的差距,不是世俗生活的困难,而是在遥远隔都某一个素未谋面的拉比的一句话。P255

     

    192463,卡夫卡进入弥留之际。

    身体的剧痛让他对克洛普施托克提出这样的要求:“杀死我,否则你就是犯人。”……

    弗兰兹·卡夫卡,生于1883年,死于1924年,法学博士,工伤保险公司员工、作家,终身未婚,死于肺痨,享年41岁。P259

     

    20160721阅毕

    22日摘录于南行德

     


    苏ICP备10000618号

    版权所有:由之中文网 联系youzhi3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