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丰之行回沪后
老妈的故事
我从有记忆开始就没见过外公。外公的姑父张文思(音,老妈喊他为公公)的孙女张乐平还在上海。张文思原是启东的大财主,后到大丰发展,成为大丰最大的地主,所住庄园四周是以河为界,摆渡才能进得,不架桥(好像架桥是不吉利的)。外公家族卞家在启东原先也是大户人家,可是后来除了外公,其他人皆吸食鸦片,由此败落,一会儿卖块地,一会儿丢间屋,渐渐失去了家族原有的风光。外公便带着大儿子卞敬文(子皮大舅舅)从启动投奔到大丰姑父张文思这里。外公不喜欢大儿子,总说他糊涂,调皮得厉害,可是张文思却非常赏识卞敬文,说他聪明。在大丰读书的时候,总是第一名。后来有一天,卞敬文忽然失踪了,同时周围还失踪了好几个年轻人。当时大人们知道他们这些年轻人肯定是投奔了革命,是投奔共产党还是国民党,不得而知。按当时的情景,大多猜测是投奔了国民党。
外公后来在大丰也置了块地,一说是花了钱从姑父那里购置的,一说是姑父送的,反正那时候外公和大儿子一直就住在姑父家里的。有了地,就等于可以生存了独立了,外婆就从启东出发坐独轮车,把老妈的弟弟妹妹们都带上了,唯独我老妈没跟着走,走了七天七夜才到了大丰。老妈是家里大女儿,因为从小娃娃亲,老妈就许给了老妈大舅舅家的大儿子,名义上也就是老妈成为大舅舅家的人了。不过老妈从小在启东一直是老妈外婆带大的,全国解放了,老妈原本不同意和大舅舅的大儿子成亲,政府也不承认娃娃亲了,老妈得以自由身。在老妈16岁的时候,大舅舅被共产党枪毙了。当时正好是一个什么运动,所有有产阶级都被镇压了,一下子枪毙了二十几个。
老妈到上海的故事是这样的:新中国成立后,姑父和外公都是镇压对象,结果外公就和姑父逃到了上海,最后在上海竟然找到了大儿子卞敬文。当时卞敬文在华东军政管理委员会,失踪了的大儿子摇身一变已经成为党的高级干部了,这样外公就把在启东的老妈带到了上海,当时好像是20岁。外婆不想来上海,所以外婆就一直呆在大丰,还有其他的子女。
老妈哥哥卞敬文一开始想安排老妈在杭州工作的,结果发现那工作的地方太脏,然后就安排到上海益民制革厂上班,其实卞敬文也不知道,制革厂更脏。
老妈来上海后就一直没有再回过老家启动,当时在启东学的手艺,什么纺纱织布,老妈样样都会,可是一到上海到了工厂,就完全用不上了……
外公最后是在上海病逝的,当时一直和大儿子卞敬文住在一起——南京西路778号74室。乡下最小的妹妹,大哥卞敬文一直寄钱回去希望可以读个考个大学,结果高中毕业后没考上,然后就在小学里做老师了。
老爸的故事
解放初期,小伯伯看到上海水产学院的招生广告,便报考了,不想一考即中,在上海读书几年,算是近距离接近了这个被称为十里洋行的冒险家乐园,便把还在宜兴的两个弟弟:老爸和叔叔,带到了上海,大概是56/57年的时候,然后都在益民制革厂上班。白天上班晚上读夜校,那时候上海的夜校铺天盖地,识字的人太少,急需人才。老爸除了夜校,经常参加工程师开的讲座,到全国各地学习取经,然后成为一个制革技术员。叔叔送去崇明学习,学完后便被送进照相行业,一直做到退休。
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