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对传统的坚守,到了不顾死活的程度
——腾讯大家20180411-作者:姜建强
导读:能留住传统与文化的,能留住千年企业的,能留住百年老店的,能留住古色苍然的,不就是靠对古旧与迂腐的坚守吗?
虽然谷崎润一郎很文化地说过,樱花若不是京都的,看了等于没看。京腔十足,但又有何用?一场明治维新,还不是整个地抛下京都?
禅学家铃木大拙曾尝试过所有词汇,最后选定“灵性”一词来溢美日本人,说这是日本人包容万物的宗教性根源,当然也是造物的文化性根源。
联想到日本最近一年来的流行语“我想吃掉你的胰脏”。这是梦幻中的痴语吗?不是。日本人硬是将其拉回到现实:满开的樱花,身着校服的少男少女,走进彼此的契机,竟是患病的胰脏。
“让对方吃掉内脏,听说灵魂就会活跃在对方的体内。”他们信以为真,一个人的生命可以在另一个人的生命中延续,但透出的倒是一个本真的神道教命题:以生命去影响生命(結び)。
如最近日本的一大热门话题就是:是人命关天还是传统优先?这在任何一个成熟的理性国度,都是不成话题的话题,但何以在日本能成为话题?就是这种异质性使然。
话题的事端发生于
为什么要女性下土俵呢?原来,在相扑世界,“禁止女人上土俵”的传统,一直延续至今。这几位女护士冲上土俵,就是破了1400年的禁忌。
……当包含女性在内的实施救护人员从土俵上下去后,相扑协会有关人员在土俵上撒了大量的盐。为何要撒盐?其实就是一种去污去邪的清洁作业。这条新闻成了日本当晚各大电视台的头条新闻,并引发世界性话题。
顺着这条异质的延长线,我们多少就能明白日本人的一些做法,其实就与坚守有关。如京都大学日前在学校官网上公布基本方针,称不会从事可能导致人类幸福等受到威胁的军事研究。
这是继东京大学之后,日本又一名牌国立大学明确表态禁止报名参加防卫省(国防部)公开征集制度的做法。禁止大学为国家从事军事科研,国防部调动不了大学,或反过来说大学校长可以对国防部说“不”,这是日本在战后不久制定的一条规定。在规定没有解禁前,一代又一代的校长只有坚守的义务而没有破禁的义务。这在我们看来无法理解也难以做到的事情,日本人做得很漂亮。
……日本到了中古武人执政时代,就已经形成了至尊未必至强,至强未必至尊的那么一种游刃有余的灵性,这恰如胸中同时容纳两种东西而任其自由流转一般。
所以,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福泽谕吉说在吸取西洋文明方面,日本比中国容易。这个“容易”实际上就是日本的异质性在起作用。而这个异质性的底部,涌动着的恰恰就是灵性。
在西方,先有人居住然后才有教堂。在日本,先有神社然后围绕神社形成社区。所以日本人非常讲究变化的地缘,非常在意不是一张脸的氏神。因此,远藤周作的《沉默》小说,写日本人用流血抵制号称普遍主义的天主教,用流血捍卫日本人自己的相对主义——时势变迁,神也随之变脸。
脑科学专家,日本幸福学第一人前野隆司在2015年出版《幸福的日本论》(角川文库)。他在书中说,日本人的短处,如暧昧地表白自己,如决断迟缓等,在后现代社会则成了长处。他说日本人在体质上是个“三无主义者”:即无常,无我,无私。心中有三无,所以能接受任何新的来自外部的东西,而且还能自我分化。
对此,作者最后的结论是:世界如果“日本化”,那么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就能共享日本型社会的幸福。这个结论,可视为2005年出版《国家的品格》的藤原正彦结论的再延长。因为藤原教授的惊人之语也是“只有日本才能够拯救日益显现破绽的世界”。
因为一个直觉的问题就是:我的国,你的元素呢?我们只知道2017年日本成了中国游客最想去的国家。这是个什么概念呢?也就是说不是法国,不是德国,不是英国,甚至不是美国,而是日本成了国人旅游的首选。而一个国家能成为另一个国家的游客首选,一定是这个国家的综合因素在起作用。
由之摘录于20180411
原文地址:
http://dajia.qq.com/original/nihon/jjq20180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