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箸议
检索

当前位置:由之中文网 > 茅屋箸议 > 无乐斋日记 > 正文
  • 上一篇:邝宏来宁……
  • 下一篇:181226-悼姨夫
  • 190318-食物中毒?0511-12:休宁呈坎二日游(发布于2019年03月25日,阅读次)

    190318-食物中毒?0511-12:休宁呈坎二日游

     

    无乐斋日记——食物中毒?

     

    20190318

     

    凌晨胃严重不适,辗转反侧难安眠,胃酸不断的顶到喉咙口。九点起床后,稀里哗啦地拉屎屎如泥浆,盥洗时候有一阵恶心欲吐模样……早餐后去办公室,只觉得胃重重的胀胀的,始疑昨天是否食物中毒?回想一整天的食物,上午老张约至锁石村钓鱼打牌,午餐是农家菜,两瓶啤酒;晚上回家,两个螃蟹,三杯黄汤,老婆第二瓶原浆啤酒喝不下了,子皮大口喝完,吃了几个草莓,锁石村带回的,然后打球……四更躺下时候并无异状。是否草莓与螃蟹与啤酒会在胃里打架?

     

    下午两点,去百粥堂喝了两碗粥,胃还是重还是胀……晚饭时候,竟然只喝了一口酒,东西没胃口几乎没吃……

     

    20190321

     

    胃经过几日的自我修复,渐渐恢复正常——都说是螃蟹惹的祸,不过子皮不太认可,呵呵。

     

    20190322

     

    打算去紫金山的梅花园,单骑一进入景区后,起起伏伏的山路顿感无力,暂且在范鸿仙墓地悠闲片刻,遥想曾经的风情万种,都做尘埃堆积了。看游览图示,紫金山体育公园只两三公里路,目标很近,登上破车后进发,一个很大的向下的滑坡,速度逐渐在加速,有个弯道,子皮按住刹车以免车速失控,终于看到了空无车马的直道且马上就要上坡了,子皮任单骑冲刺,开始上坡,加力用力终于到无力而再也爬不上去的时候,子皮下了车……显然这破车和新买的时候相比,性能严重下降,阻力明显加大了,当然如今的子皮,体能或许也严重不足了……身旁晃过两个单骑的小伙子,一身如蛇皮样的着装如燕子般轻灵而上,一道风景。爬到最高处后,继续上车,开始下滑。右侧的湖边有人垂钓,芦竹高高昂头摇曳,只有子皮感觉春寒好冷,两手冰凉……

     

    体育公园有一个特别景致,三五松柏突兀聚在一片空旷的大斜坡上,好像是某位艺术家随性任意地把枝干穿插在那里,构成一幅诗性的画。有人在拍婚纱照,逆光,远远望去,童话般的世界……

    190318-食物中毒?0511-12:休宁呈坎二日游

     

    190318-食物中毒?0511-12:休宁呈坎二日游

     

    190318-食物中毒?0511-12:休宁呈坎二日游

     

    20190511-12,晴

    民建财大基层委员会的学习交流活动安排在皖南休宁县进行,近五个小时的车程来到了休宁海阳庄园,海阳庄园坐落在瑯斯(左边加个“王”字部首,打不出这个字,音与斯同)村,意思是良玉在此。庄园占地200亩,主楼是“中国状元文化大观楼”,客房以状元名命之,子皮有幸与状元汪绎同室!汪绎自以为可以为仕十年,不料三年便不习惯官场,而归隐疏狂任性去了,可惜命只三十几年。

    午餐后驱车参观民建前辈孙起孟的故居,高强深宅,大门紧闭——早前联系的开门人左等右等不见我们前往,竟然离去了。故居被列为黄山市“百村千幢”古民居,与周边的村民住宅已不是一个格调了,而且略显突兀不合时宜。

    返回海阳庄园后,由休宁中学校长毛勇华介绍了徽州文化,大有收获。徽州地名存在了八百多年,原先包括现在的黄山市、绩溪县和江西婺源县。到1987年改为黄山市,徽州地名的历史概念从此终结。近几年有去“黄山”改回“徽州”的声音,目前不过声音而已。现在的国人喜好终结历史?

    安徽的常住人口主要是在著名的历史上三次大的战乱以后从中原南迁过来的(两晋“永嘉之乱”、唐代的安史之乱与黄巢起义、两宋“靖康之乱”。此外,还有为官不归和文人学士慕恋新安大好山水栖此不回的),为躲避战乱难民逐步迁徙到徽州,一共有两个入口,休宁就是其中的一个。

    据史料记载,迁至徽州定居的与遍布闽粤赣三省的客家人都是“永嘉南渡”为躲避战乱的中原士族的后代。但和和客家人未与当地土著人融合的生活方式不同,南迁至徽州地区的中原人最终反客为主,同化了这里的山越人。大约在公元9世纪,徽州本地的“山越人”消失,南迁的中原后代成为徽州的主人。换句话说,中原文化最终占领了皖南,得以传承和光大,是不是和南迁至徽州的望族大姓有关?

    移民多了,地不够了,而且徽州少水源,结果又开始往外流,所谓民谣“十三四岁往外流”,外流的一个是读书一个是经商。休宁状元出了19名,当时还有一种寄籍现象,就是屡试不中后,就跑到其他地区,寄籍他乡,而且还得把名字也改了,据说有一个休宁读书人,寄籍的时候把名字改为戴安分(),殿试第九名,皇帝点状元的时候,觉得前八名的名字不好,结果把第九名成为状元(状元通常会在前三名里产生),成为一大美谈。

    中原文化随着中原人南迁至徽州后,是不是很好地得到传承并发扬了?宋明理学、新安绘画(现代影响最大的则是黄宾虹)、徽剧(徽班进京,造就京剧,被称为“京剧之父”)……

    休宁又被称为海阳,是新安绘画主要的发源地,明末清初的海阳四家(江韬、查士标、孙逸、汪之瑞)达到顶峰。

    次日匆匆游走岩寺古镇,有“江南小延安”之称,新四军军部从江西移至岩寺后,近万名将士在这里整编训练后奔赴抗日前线。

    然后直奔呈坎,古名“龙溪”,始建于东汉末年,当地流行“游呈坎一生无坎”之说,只因呈坎又名八卦村,按《易经》“阴(坎),阳(呈),二气统一,天人合一”的八卦风水布局,三街九十九巷,宛若迷宫。一说是中国保留最完整的明代古村落,被誉为:江南第一村、中国古建筑之乡……墙根沟水潺潺不断,深宅时有阵阵炊香,徽墨工坊精致细作,处处留下“天下第一好事乃读书”的痕迹。曾经的徽州信奉着文化帝国的信念,而徽派建筑是徽商成就的缩影,可惜现在再成功的商人也不会在乡里建筑辉煌的庄园了,那些打工改变命运的,虽然在宅基地上添砖盖瓦,已经没有称之为建筑的痕迹了……

     

     

    由之

    2019513记于

    石城仙林无乐斋

     

     190318-食物中毒?0511-12:休宁呈坎二日游

     

    190318-食物中毒?0511-12:休宁呈坎二日游

     

     

     

    附录:

    1、中原人南迁徽州:

    黄山档案馆存有一本记述村落历史的书《程朱阙里志》,阙里,就是黄山山脚下篁墩村,形成了影响宋明清三代的程朱理学,篁墩村也因此被称为中原望族入皖的起源地——当年迁徙徽州的中原士族,沿新安江深入到屯溪盆地后,会先在黄墩歇一下脚,休整后再到其他地方安居下来。

    最初的人口迁入,是魏晋时期的“永嘉之乱”,中原迁至长江流域的超过百万,相当大一部分是士大夫和贵族。这个南迁持续时间长达两个世纪,是中国古代出现的第一次人口南迁高潮。

    徽州第二次中原人口涌入是唐末的黄巢起义以及两宋之间的靖康之乱,尤其是唐末的黄巢起义,一次迁徙来多达20个家族姓氏,其中名门望族就有15个,分别为张陈朱戴周等大姓。

    迁至徽州定居的与遍布闽粤赣三省的客家人一样,都是“永嘉南渡”时期,躲避战乱的中原士族的后代。但和和客家人未与当地土著人融合的生活方式不同,南迁至徽州地区的中原人最终反客为主,同化了这里的山越人。从东汉末年开始,最初南迁的中原人就联合官方对当地的山越人进行了长期的斗争和同化,随后越来越多的中原人南迁至徽州,渐渐成为中原人占据了大多数,公元9世纪,“山越”这个词在史书上彻底消失,那些南迁的中原后人,最终成为了这里的主人。

    望族(又称“大姓”、“正姓”),徽州多名门望族,素有“新安十五姓”和“徽州八大姓”之说。据徽州史志和《新安名族志》,“新安十五姓”是指古徽州程、汪、吴、黄、胡、王、李、方、洪、余、鲍、戴、曹、江、孙十五大姓。“徽州八大姓”是指“新安十五姓”中的前八姓,即程、汪、吴、黄、胡、王、李、方八大姓。

    资料古徽州:中原望族南迁入皖

    http://ls.anhuinews.com/system/2016/05/23/007355698.shtml

     

    2、黄巢

    黄巢从小读过书,又能骑马射箭。他曾经到京城长安去参加进士考试。考了几次,都没有考中。他在长安看到唐朝廷的腐败和黑暗,心里十分气愤。据说,就在那个时候,他写下了一首咏《菊花》的诗,用菊花作比喻,表示他推翻唐王朝的决心。诗中说:“待得秋来九月八,我花开时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起义(878-884),是王仙芝起义的后续。

     

    3、汪绎

    汪绎,世代为休宁西门汪氏家族,生于清康熙十年,寄籍江苏常熟。自幼才思敏捷,又英俊标致,深得外祖父宠爱,把家藏书籍文献任其浏览,并结交了众多当时的名流。康熙三十九年(1700)中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汪绎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会试得中,因回家奔丧未能殿试。此科恩准补殿试,考中状元,成为清代开国以来第二十三名状元。胪唱之日于马上曾口占诗言:“归计讵谋千顷竹,浮生只办十年官。”历任礼部分校、《朱子全书》纂修。与方苞、汤右曾、蒋廷锡等齐名。康熙四十二年,任会试同考官,录取了海宁人查慎行等名士。虽自称为官十年,因遭人排挤,作官仅三年便退隐告归。康熙四十四年(1705)帝南巡,令汪绎与翰林汪士鋐赴扬州校刊《全唐诗》。康熙四十五年(1706)病卒于扬州,得年36岁。

    轶事

    汪绎[2]为人疏狂、性格狂放,养了两个伶人,人戏称“双白菜”。方苞经常劝他要生活检点,汪绎听了不高兴,在门口写道:“候中状元汪,谕灵皋,免赐光;庶几南沙,或者西汤,晦明风雨时,来往又何妨?双双白菜,终日到书堂!”

    诗选

    【无题】

    寄语功名人,进取休太疾。

    早荣亦早枯,易得还易失。

    默识乘除机,处满须防溢。

    【柳枝词】

    一种风流得自持,水村天与好腰支。

    月残风晓无穷意,说与桃花总不知。

    【田家乐】

    短篱矮屋板桥西,十亩桑阴接稻畦。

    满眼儿孙满檐日,饭香时节午鸡啼。

    【寄庭仙】

    五年心事共谁论,惜别胥江日色昏。

    水底须眉终有相,雪中指爪已无痕。

    秋风鲈脍江南味,春雨梅花处士魂。

    毕竟家山贫亦好,知君亦厌孟尝门。

     

    4、呈坎:

    呈坎,别名龙溪、八卦村。安徽黄山市徽州区辖镇。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江南第一村、中国古建筑之乡、安徽省最佳旅游乡镇。位于黄山南麓,东与歙县毗邻,南与潜口镇接壤,西与西溪南镇、洽舍乡相连,北与富溪乡相依。

    呈坎按《易经》、“阴(坎),阳(呈),二气统一,天人合一”的八卦风水理论选址布局,依山傍水,形成三街,九十九巷宛如迷宫。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古村落,村里有150余处宋、元、明、清等历史古建筑,其中有49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沉淀深厚,有董其昌、林则徐等历代名人题写的牌匾30余块。呈坎自宋代以后徽商兴起,文化教育事业兴旺发达,在徽州文化历史发展中独树一帜。

    中国国画大师刘海粟曾说:“登黄山,不可不去呈坎。”徽州民居甲天下,呈坎民居甲徽州。游呈坎一生无坎,好运连连。

    皖南古村落是徽文化和徽商造就的、具有典型的地方文化特色的古村落。15世纪末至18世纪中叶称雄于商界近300年的徽商集团,是皖南古村落发展兴盛的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因素,他们是村落建设的投资主体。以“程朱理学”为精神内核的徽文化,则对村落的选址、布局、建设、装饰有着直接的指导和影响。皖南古村落具有以下共同特点:

    1、以风水理论指导村落选址布局,枕高山面流水,特别注重对水的活用,符合村落建设的基本条件,而更重视对村落环境的需求;

    2、以家族、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同姓同族家庭聚居地;

    3、尊儒重教,注重文化设施建设,有祠堂、书院、牌坊、水口园林等建筑,文化氛围浓郁;

    4、建筑风格、型制规整统一,建筑组合丰富多变,木结构为主,以砖瓦、石、木材为主要材料;

    5、建筑装饰以砖、木、石雕为主,雕刻精致细腻,有很高的艺术水准,厅堂内皆有反映主人情趣、志向的堂名、对联、陈设等,注重庭院园林的营造;

    6、以程朱理学观念统治、规范人们的思想、行为、道德水准;

    7、村落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徽帮在外经商、做官取得的巨大财富。

    在以上共同特点中,对古村落形成最直接、影响最大的因素首推“风水理论”。“风水理论”,是古代人们在选择居住地时,对气候、地质、地貌、生态、景观等各建筑环境因素的综合评判,以及建筑营造中的某些技术和禁忌的总概括。风水理论起源于徽商的甲骨占卜,形成于秦汉,成熟于唐宋,明清时形成非常完善的风水理论体系。风水理论大致分为两个流派:其一为形势派,着眼于山川形胜和建筑外部自然环境的选择;另一为理气派,注重于建筑方位朝向和布局。

    唐宋以后,全国的风水文化中心已逐步由山西、陕西转移到江、浙、闽、赣一带;及至元以后,风水文化中心进一步由江西赣州转移到了皖南徽州一带。这是由于皖南山区的自然地理环境是形势派风水理论得以广泛应用所促成的。在众多的皖南古村落中,能形象地说明风水理论和程朱理学对村落选址布局、环境建设所起的作用的,当数呈坎古村落。呈坎古村落的风水现象是形势派与理气派的综合与互融,既有山川形胜的组合,又有村落朝向布局的组合。

    徽派建筑

    呈坎依山傍水,融自然山水为一体,二圳五街九十九巷,聚集着不同风格的亭、台、楼、阁、桥、井、祠、社及民居,全村现保存着明清建筑100余处,其中有罗东舒祠、长春社、罗润坤宅等国家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工艺和精美的石雕、砖雕、木雕、彩绘,将徽州古建筑艺术的古、大、美、雅体现得淋漓尽致。被中外专家和游人誉为“中国古建筑艺术博物馆”。

    呈坎五街大体平行众川河延展,呈南北走向,小巷与大街垂直,呈东西走向。街巷全部由花岗条石铺筑。两侧民宅鳞次栉比、纵横相接、排列有序。青墙黛瓦、高低错落、黑白相间、淡雅清秀。长街短巷犬牙交错,宛如迷宫。漫步街头,一步一景。步移景异,无处不景。人在画中、其乐无穷。呈坎现有宋、元建筑各一幢,其一是长春社,宋建明修,是徽州仅存的古代祭祀土地神的公共建筑;其二是罗会泰宅(俗称老虎润)为元代建筑,呈正方形,高大精美,宛如古堡。

    呈坎明清建筑不仅数量大,而且祠堂、民居、更楼、石桥类型多样,仅三层楼民居现仍保存7幢。尤其是罗会炯宅(罗应鹤官邸)石牌楼门罩、罗会炳宅(俗称石柱厅)木牌楼门罩、须弥座、高大客厅和独柱旋转楼梯;罗长铭宅天井鱼池;罗季颖宅雕甍镂栋;罗来龙宅猪食槽天井;敬老院支祠暗壁楼梯;汪闺秀宅陶瓷水枧;环秀桥水构亭;灵山岭石构亭以及民宅的斜门、铁皮门、楼厅美人靠、窗户遮羞板、石雕、木雕、砖雕以及月梁、梭往、彩绘等,特色显著。呈坎古村的明代建筑,虽遭大量破坏,但仍占黄山市首位,而且类型丰富,风格独特。

    百度链接:呈坎镇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91%88%E5%9D%8E%E9%95%87/2329063?fr=aladdin

     

     

     

     

     


    苏ICP备10000618号

    版权所有:由之中文网 联系youzhi3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