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亨之路
检索
  • 上一篇:[约定成俗]
  • 下一篇:史论家、鉴定家、书画家萧平专题讲座
  • 老上海俗语(发布于2019年03月31日,阅读次)

    老上海俗语

     

    所谓老上海俗语,指的是在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产生于上海的城市市民语言能,它出自市民之口并被运用于文学作品,是海派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后来洋场才子们又把它演化为一种叫做“俗语图说”的艺术形式,图文并茂、诙谐幽默,是图文俱佳的艺术欣赏品。

     

    蜡烛

    “敬酒不吃吃罚酒”的人,叫做蜡烛,即使蜡烛气味不甚浓厚的,也称蜡烛脾气。“蜡烛不点不亮”,这是说明蜡烛除了把它点起来给人家得到一点光明外,毫无用处。而“蜡烛不点不亮”一语与“不见棺材不哭”,“胡桃要敲了才吃”是姊妹语,意思差不多的。总言一句,凡不识相的人,大半都是蜡烛。

    俗语之中,我最爱“蜡烛”一语,因为它含有哲理。蜡烛外面穿红着绿,而且它的心很直.把它点起来.人家虽然可以得到光明,但是它的本身,却越点越短,可以短到灭亡。所以点的的候,蜡烛是有泪的。蜡烛虽然无罪,而人的脾气,决不可像蜡烛。人像了蜡烛,便是一种社会上被人看不起的无骨之人。公共汽车上来了一个西装的年轻客人.不肯买票,硬说是军人。要他符号,他拿不出来,卖票的与查票的盘了许多唇舌.他还是咬定牙关不花钱,而且气势汹汹,口中滥骂入。

    不料来了—个宪兵,只说了两三句话,便把他拖下车去了.他很服帖,这就是蜡烛。早晨小菜场上,等警察走了,谁肯再照限价卖?个个把价钱抬得很高,而且神气活现.对待买客,宛似相骂。主妇们无法,只得忍气吞声买他的黑贷。不料买客中来了一个男子,是便衣警察,要把那些卖黑市的捉去,于是他们就跪下来叩头,这也是道地蜡烛。

     

    点击查看更多上海俗语

     

     

    由之20190331于石城仙林

    链接地址:http://www.6665.com/thread-1540418-1-1.html

     

     

     


    苏ICP备10000618号

    版权所有:由之中文网 联系youzhi3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