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而无味
检索

当前位置:由之中文网 > 食而无味 > 读书摘抄 > 正文
  • 上一篇:《后现代性与公正游戏》——利奥塔访谈、书信录
  • 下一篇:《重复》[丹麦]索伦·克尔凯郭尔著 王柏华译
  • 《宋明理学十五讲》杨立华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10月第1版(发布于2019年08月30日,阅读次)

    《宋明理学十五讲》杨立华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10月第1

     

    第一讲:韩愈与儒学复兴运动

    中晚唐时期的儒学复兴运动影响深远,其代表人物当然是韩愈、柳宗元和刘禹锡。P6

     

    老子化胡说,老子不是西出函谷关之后就不知所踪了吗?据说就一路走到了印度,就把自己的道传给了释迦牟尼,也就是乔达摩·悉达多,于是就有了佛教。P9

     

    韩愈的六大贡献:盛倡华夷之辨、排击佛教、发明道统、倡导古文运动、表彰《大学》、奖掖后学。P9-17

     

    韩愈最重要的篇章当然是《原道》。特别重要的四句话:“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这几句话对仁义道德给了非常明确的定义,这是韩愈思想的绝大发明……重新发现了儒学的基本精神。P18

     

    第二讲:北宋士大夫精神与宋初三先生

    钱穆认为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个时代。短短五十多年的时间,中原就经历了五朝、八姓、十三君;而且还四分五裂,无法实现真正的统一。……能记住的名字大概也就是冯道这样的人,此人历经多朝代的更迭而屹立不倒,所以雅号不倒翁 P23

     

    一般会说中国古代没有宪法,这种观点当然是有根据的。但中国古代虽然没有宪法,却有不成文的规矩。每个王朝都有家法……有时候称为祖宗之法……北宋王朝有三条家法,是太立下的。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叫不杀大臣及言事官如果对比汉代,你会发现,汉代的宰相被诛杀的例子是非常多的。P24

     

    范仲淹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精神,是那一时期士大夫精神风格的典型。……“这种精神,当然不是范仲淹的发明。《孟子》……“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那一章。要理解劳心者治人这句话就不能脱离具体的上下文,这句话后面短短两三百字的一段,这个字出现了六次。其中,劳心者劳力者的区别,主要在于所忧对象的不同。对于劳心者治人”……应该译为:唯有忧民者才有资格成为统治百姓的人。P27-28

     

    北宋士大夫普遍有困穷苦学的经历,像范仲淹、欧阳修、胡瑗……范仲淹是其中的代表。P28

     

    当时士大夫当中普遍地具有很强的道德的自我节制力,他们对于自己的私人生活有一种近乎宗教的虔诚。……比如司马光是王安石的政敌,但两个人都拒绝纳妾。程颢批评王安石变法,但在不喜坐轿这一点上却与王安石完全一致,程颢以为坐轿等于以人代畜。即使苏东坡这样的人……私生活还是相当严谨的。P29

     

    胡瑗流传下来的著作中最重要的就是《周易口义》……北宋的哲学其实就是北宋的《易》学……离开了对《周易》的解释,是不可能理解北宋思想的。

    对于《周易》的解释,我们一般分为两派:一是义理派,二是象数派。……义理派的真正凸显则要到魏晋,特别是曹魏时期的王弼,王弼的《周易注》可以说是义理解《易》的典范。  P32-33

     

    北宋儒学对佛老的批判,首先关注的就是如何克服佛老的虚无主义世界观。……“是跟死亡联系在一起的,按《列子·杨朱篇》的看法,生为尧舜,死为腐骨;生为桀纣,死为腐骨。腐骨一也,孰知其异?”……同样说的是不可见的本体,王弼看到了,胡瑗则看到了其中的生生不已P37-38

     

    第三讲:诚体与太极:周敦颐的哲学

    周敦颐、邵雍是宋明理学的真正奠基者。

    宋明理学有濂、洛、关、闽四大主要流派。濂就是指周濂溪,洛是指二程,关是指张载,闽是指朱子。濂、洛、关、闽之学,一般被公认为道学正宗,或者理学正宗。P42

     

    朱子曾为周敦颐做《像赞》,其文曰:“道丧千载,圣远言湮;不有先觉,孰开后人;《书》不尽言,《图》不尽意;风月无边,庭草交翠”……“风月无边一句暗含了黄庭坚对周敦颐的评价——“人品甚高,如光风霁月庭草交翠则与周敦颐的一个小故事有关。周敦颐家院子里的杂草长满了之后也不除去,人家问他为什么不去除一除杂草,周敦颐回答说:“如自家意思一般。也就是说那杂草生机勃勃的,何必要除去它呢?P45

     

    周敦颐看待这个世界的时候有一种极为朴素的目光,这种目光里没有后世怀疑论的传统,充满了对宇宙的自信和确信。从这个字出发,你就能想起西方哲学来,比如笛卡尔。笛卡尔要去怀疑这个世界是否存在,而周敦颐则告诉你世界是真实存在的,不用怀疑。像佛老那样,特别是佛教那样从根本上认为世界是一个虚幻,这种观念在儒家这儿是没有的。P48

     

    胡瑗的思想里这种儒家的态度就非常明显,他认为人有忧的情怀恰恰是人的优势所在,这种态度显然也强调了人跟天地的不同。但与儒家不同的是,道家把人类社会仅仅视为自然的一部分,自然范围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可以把从自然界中观察到的各种规律直接用于人类社会,所以上善若水”“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所有这些地方都提出人要效法天地……

    ……儒家不管什么时候都会强调某种人的特殊性……胡瑗强调的是人独有的,周敦颐强调的是得其秀而最灵周敦颐说人跟万物的最大区别在于人最完整地禀得了天地当中最精华的东西,人在某种意义上是天地的精华的最直接的体现。 P53

     

    老子是把整个人类社会向荒莽的自然那边拉,儒家是把人类社会的所以价值原理根植到天地的原理上去……P54

     

    《通书·圣》这一章:“寂然不动者,诚也;感而遂通者,神也。动而未形,有无之间者,几也。诚精故明,神应故妙,几微故幽。诚、神、几曰圣人。”……联系《通书》里的另一句话诚无为,几善恶来加以理解。P55

     

    第四讲:《易》兼体用:邵雍的思考

    邵雍,字尧夫,生于1011年,去世于1077……死后赠谥康节,所以人称康节先生。P64

     

    以物观物,性也;以我观物,情也。性公而明,情偏而暗。邵雍在很多地方都强调以物观物以我观物的不同…… P67

     

    他说:“易地而处,则无我也。”“易地而处就是我们能站在别人的立场来思考,到这种状态就能超越我们的私我……P68

     

    政治家是不能简单地用个人道德的标尺来衡量的,那样衡量相当于用温度计去计量长度,你说这个桌子的长30摄氏度,等于整个脑子都是乱的……P80

     

    第五讲:自立吾理:程颢哲学的精神()

    他们母亲很早就看出他们俩的不一样,所以在程颢的书桌旁写了进士及第程伯淳”……写到程颐就说是处士,说这个人将来也就是一介布衣,一辈子也考不中进士。程颢第一次参加科举就中了进士,程颐第一次参加科举没中,就不再考了。P90

     

    在生死问题上,最好的是孔子的态度,他说:“未知生,焉知死,活着的事还没想明白,你想死干嘛?你想得清楚吗?P96

     

    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不会因为尧存在天理就存在,也不会因为桀出现天理就灭亡了,所以这个天理上面元无少欠,百理具备,原来就没有任何欠缺的地方……P102

     

    程颢……“事有善有恶,皆天理也。天理中物,须有美恶,盖物之不齐,物之情也。用孟子话的说,即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孟子·滕文公》)P103

     

    第六讲:自立吾理:程颢哲学的精神()

    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这对把握程子的生之谓性非常重要。……你虽然不吃肉,只吃草,但难道草就没有生命吗?……所以程颢说不要强生事强生事三个字,说尽了天下无聊的哲学。P106

     

    生之谓性是吿子的一个命题,孟子对此有明确的反驳。程颢接续了吿子这一命题,但做了全新的解释:“……善故性也,然恶亦不可不谓之性也P107

     

    上天创造所以东西,我们首先要给它一个肯定的态度,不是一上来先给它一个否定的态度。所以他说,你不可能从外面找来一个好的本性,来换掉人的普通的本性……这是《中庸》天命之谓性。儒家对人的理解,认为人是有限的。你觉得人不够伟大,人是有限的,所以狭隘。但这不是人的错儿,人只能这样。……在《二程集》里……“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人在天地之间,与万物同流,天几时分别出是人是物?……成性存存,道义之门,亦是万物各有成性存存,亦是生生不已之意。天只是以生为道。(《二程集》)P110

     

    程颢讲过一句话我特别喜欢,天生一世人,自足了一世事P112

     

    儒家的态度强调易简乾以易知,坤以简能”(《周易·系辞》)如此朴素简单的道理,为什么要强生事呢?……程颢说佛家强生事,禅学强生事,我觉得我们今天很多思想也是强生事。P113

     

    当然程颢回得也客气,因为毕竟是长辈,不敢自居师位。什么叫定性,就是心不扰动。定性的经典指向应该是孟子的不动心……“不动心之境是怎么达到的,孟子讲吿子先我不动心”(《孟子·公孙丑》)。写这封信的时候张载接近四十岁了,所以他的焦虑就是孟子的我四十不动心。但是程颢那么年轻,你看他的回答,这个话看起来近于佛老,但仔细看并不是那么回事……夫天地之常,以其心普万物而无心,这个心是指天地之心”……“圣人之常,以其情顺万物而无情……P117-118

     

    如果你内外两忘,则澄然无事矣,就没有拖累了,这样就能定。程颢还有一段话是讲的。他说:“知止则自定

    ……海德格尔讲,只有大哲学家能够理解大哲学家,也只有大哲学家才能误解大哲学家。P119

     

    第七讲:气本与神化:张载的哲学构建()

    据说,范仲淹一看就知道此人不凡,一见知其远器远器也就不可近用。P121

     

    张载常常在一个寺庙给人家讲《周易》……“听从者甚众”……某天晚上二程兄弟来了,来看表叔。和二程兄弟聊了聊之后,张载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见到厉害的了,于是第二天撤去虎皮(原本坐虎皮上讲易经),跟听者说:我平时跟你们讲的都是瞎说,你们去跟二程兄弟学。……由此可见当时道学初兴的阶段,这些人物虚怀若谷的人格。年辈什么的在真理面前都不算什么。P122

     

    张载于嘉祐二年(1057)中进士第。1057年的科举考试是我多年来反复提到的,了不起的一次。这么会有这么一批人!考官是欧阳修,进士及第的人中仅最出名的就有二苏、曾巩、程颢、张载。P123

     

    第八讲:气本与神化:张载的哲学构建()

    在我看来,中、西方哲学之间最重要的区别之一,就在于是否强调。我们后来翻译成理念的词,陈康先生指出,按照希腊文的本意应该是的意思……中国哲学的传统里,有形存在的存在等级是比较低的,无形的才是高的,这也就是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区分。而西方哲学传统中,本身就是一个追求目标。P137

     

    张载讲气质之性和天地之性的区别,天地之性是纯善无恶的,气质之性是有善有恶的。P152

     

    第九讲:形上定体:程颢的思想()

    程颢一生不喜为官,认为做官夺人志。五十多岁才因司马光、吕公著等人的推荐做了崇政殿说书,负责教育年少的哲宗皇帝。……北宋的党争达到了空前的高度,这也埋下了北宋亡国的种子,北宋之亡,司马光有相当大的责任的。P161

     

    正统儒学一般对苏东坡都持批评的态度,王夫子是个典型,王夫子斥三苏为纵横家,极度不屑。P163

     

    尊嚴師道方面,最著名的一個故事就是程門立雪。有一天楊時跟游酢兩個人陪著程頤,程頤瞑目靜坐,游、楊二人侍立在旁不敢擅動。不久天降大雪,雪深將近一尺的時候,程頤才睜開眼睛,說:怎麼還不離開啊?兩人才敢離開。這時游、楊二人都已經進士及第了。P165

     

    程頤說:“一陰一陽之謂道。道非陰陽也。”

    “衝漠無朕,萬像森然已具。”他特別喜歡強調這個“衝漠無朕”,即沒有任何的象狀、征兆。P167

     

    在我看來,利益最大化是一個無比荒謬的邏輯。如此荒唐的邏輯居然堂而皇之地大行其道……P169

     

    程頤說:“仁之道,要之只消道一公字。”只一個“公”字,仁之道就已經包含其中了。如果說程顥更多的是“以覺言仁”,那麼程頤更多的是“以公言仁”……P177

     

    孟子講:“見牛未見羊”——同樣都是殺生,但我們看到一頭將死之牛的哀恐之象,就會心生惻隱之情,“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孟子·梁惠王》)。……“大夫不坐羊,士不坐犬”(《禮記·坊記》)。……什麼樣的狗不能吃?自家養的狗不能吃(自家養的雞、豬就能吃了?也許這樣問就是“強生事”了?子皮疑問)P183

     

    “敬是啊閒邪之道”,“閒邪則誠自存”。這也就是程子講的“不是將清來換卻濁”,……不好的東西一旦被克服掉了,好的東西就自然能彰顯出來。……不是“待人旋安排引入來,教人涂轍”,不是人忙忙碌碌地去安排、去創造和發明人的生活方式,人的安排方式源自於人的內在本質……儒家幾乎是沒有禁忌的,凡人情所不可免的,都是儒家要去充分肯定的。 P184

     

    有學生問程頤能不能娶再嫁之婦,程子說不可取。那學生接著問:她沒有生計,餓死了怎麼辦?程子說:“餓死事極小,失節事極大。”後來戴震說這是“以理殺人”。……孔子以後,儒學確實有越來越苛刻的傾向。莊子批評儒家“明乎禮儀,而陋於知人心”(《莊子·田子方》)……後世的儒者的確有這樣的問題,強調什麼往往就強調到極端的地步。P188

     

    《孔子家語》裡講“小杖則受,大杖則走”,何其明達的一種孝啊。P189

     

    朱子喜歡喝酒,喝了酒之後還要唱歌……《懷岳麓》:“風月平生意,江湖自在身。年華供轉徒,眼界得清新。試問西山雨,何如湘水春。悠然一長嘯,妙絕兩無倫。”P192

     

    朱子看在眼裡,即席吟詩一首,來安慰女兒:“蔥湯麥飯兩相宜,蔥補丹田麥療飢。莫謂此中無滋味,前村還有未炊時” P193

     

    有的人,父母的遺傳基因很好,卻生出一個壞兒子,如堯生出丹朱。瞽叟的品德那麼差,居然生出了舜。P227

     

    朱子還說,敬就是“常惺惺法”,這明顯是受了禪宗的影響。這裡,“惺惺”就是醒覺的意思。P231

     

    陸九淵(1139-1193),字子敬。思想成熟極早,十四歲時讀到“上下四方曰宇,往古來今曰宙”(《尸子》),頓時覺悟,援筆疾書,寫下了著名的論斷:“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P235

     

    程子明確講,身體是做不得主的,但是這顆心是自己完全能做主的。所以程子講,如果一個人連自己心的主都做不得,那麼這個人就淪為一物,淪為奴隸了。所以“收拾身心,自作主宰”是陸九淵思想的核心和精髓。P240

     

    曾有人問陸九淵為何不注經,陸九淵說:“六經注我,我安注六經?”“學苟知本,六經皆我註腳。”這樣的精神氣象,當俗學流行之世,往往有振起頹風之效。 P244

     

    《近思錄》編撰完成後,朱子送呂祖謙離開,從福建送到了江西。到了江西以後,呂祖謙提議約見江西陸氏,彼此交流一下思想。於是就有了著名的鵝湖之辯P244

     

    辯論的第五個階段圍繞《太極圖說》展開……陸九淵認為《太極圖說》要麼是偽作,即不是周子所作,要麼就是早年未定之作。……其一是對“無極而太極”的質疑……他認為“太極”之上講“無極”是沒道理的。“無極”這個詞是道家的,也從根本上違背了儒家宗旨。P247

     

    辯論最終結束於陸九淵的去世。……朱子得訃聞後,即率弟子往寺中哭之……“可惜死了吿子”P248

     

    在陽明看來,人的惡來源於物慾對本心的遮蔽,一旦去除了人欲此心便純是天理……P258

     

    陽明基本上不討論宇宙論的問,不討論天地萬物是怎麼創生的,因為這類問題陽明那裡已經不成問題。……在兩宋道學的基礎上,陽明可以一入手就考慮有了人的世界。P259

     

    陽明講,人跟黃金一樣,黃金分量有大小,但從成色上講,你再重的黃金,成色也不過是99.99%。我們一個普通老百姓,販夫走卒,分量很輕,但成色上我可以與聖人無別。P267

     

    陽明晚年又將自己的教法概括為四句話:“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這就是著名的“四句教”P268

     

    在羅欽順看來,心學的根本問題就在於不自覺中陷入了佛家,尤其是禪宗的窠臼。在他看來,儒與禪的根本分別就是程子所說的“聖人本天,佛氏本心”。這一評斷與張載一致。張載說佛教是“以人見之小因緣天地”,也就是說用我們狹隘的感官,用個體渺小的覺或識去因緣天地。羅欽順曾對《楞伽經》做了系統的批判,認為《楞伽經》以人的覺和識作為天地的根底,而不是以天地作為人的根底,這是儒佛之間的最大區別。因此,羅欽順說:“聖人本天,佛氏本心,此乃灼然之見,萬世不易之論。”在中國傳統哲學的思考裡,世界的存在是無需證明的。萬物生生不息,如此的實在。P276

     

    羅欽順說:“人心有覺,道體無為”,……“道心為性,人心為情。”道心、人心的概念,出自《尚書·大禹謨》:“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在宋明道學的傳統裡,往往稱之為十六字心訣。

    對於程子的“心包四德”的思想,羅欽順有一段非常精彩的發揮:“性之理,一而已矣。名其德,則有四焉”,也就是仁、義、禮、智……以其渾然無間謂之仁,粲然有條謂之禮……節然有止名之曰義,判然有別名之曰智,都只是一理,只是從不同的角度來把握而已。P285

     

    20190413閱畢於石城無樂齋

    20198月摘錄與海上

     

     


    苏ICP备10000618号

    版权所有:由之中文网 联系youzhi3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