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儒家鼓与呼》 姚中秋著
海峡出版发行集团 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年6月第一版
儒家对社会的治理,有一个最基本的想法,是什么呢?在社会里,一定要有君子。P49
……南方的乡村自治,直到现在,我们还可以说,非常的发达,宋明以来都是这样,一千多年了。
实际上,我老爱说这么一句话:如果说,中国传统社会治理模式存在问题,那主要是比较顶层的政体存在问题,政体层面我曾经讲到是“霸、王道杂之”,皇帝的权威始终是比较大的。……但是,中国基层社会的治理,我可以确定地说,它是全世界最好的。这就是我们中国非常优良的传统。 P52
我们现在有太多的人,被其他国家具体的制度设计所迷惑,大家都在考虑这些具体制度设计怎么能在中国实现,这样的人,理解力很肤浅。 P67
只要读过四书五经,读过《论语》,就知道君子小人之别,就知道,做人的理想是做君子,不做小人。……现代教育不教你这个,它现在教的都是加减乘除,教的都是造桥梁,怎么挣钱发财。那就导致原来的社会结构发生了颠覆性变化,用儒家的话来说,以前社会中很大部分是小人,但总有一些君子,而现在,接受教育者全是小人,而根本没有培养君子了。P74
胡适和丁文江他们基本接受现代的看法,人首先存在是物质,人存在的主要的目的就是满足物质感官的需要……传统社会遗留下的,落后愚昧。我们要过一种科学的生活,以科学的原则指导我们的生活。而用孟子的话说,这个所谓科学的生活,是禽兽的生活。因为它把人降低到肉体的存在。而这就是现代社会的主流看法。
而张君劢的看法跟他们相反……人首先是精神的存在,如孟子所讲,“人之所以异于禽兽几希”,这个“几希”就是精神,就是人有心灵。 P76-77
记者:很多自由主义者,他认为自由主义是普世价值,因为它更加尊重个体的价值。
秋风:那是它愚蠢,无知。您去看一下哈耶克,哈耶克什么时候强调过个体的价值?你再去看斯密,他什么时候说过自由就是个体的自由。 P103
自由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所以,你谈个体的自由是毫无意义的。鲁滨逊一个人在那个荒岛上,他谈他的自由,有意义吗?没有意义。只有当星期五到了这个岛上,才发生了只有或不自由的问题。……我们现在很多知识分子对自由的理解都存在严重的偏差。 P104-105
哈耶克对自由下了一定义:“强制被控制在最低限度就是自由”。但当时的知识分子认为个性解放就是自由,用这样的自由观来看待中国传统的宗族主义,当然就对它会持一个完全否定的态度。 P106
过去一百年的教育体系,中国都在学西方。实际上现代教育所学的,是一个高度残缺的西方,他们没有完全理解西方的教育体系。……欧洲是19世纪末就有了通识教育。
因而,中国的现代教育是高度残缺的,它完全丧失了自己的文化主体性。实际上就是一个没有文化的教育体系。 P112
在公民教育中,最重要的课程就是历史。……如果要了解自己所在的文明,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读历史,所以,欧美通识教育最重要的课程就是历史,包括中学阶段。相对而言,大陆对历史教育太轻视了,于是,我们的学生缺乏文明的归属感,缺乏文化的自觉。P115
我们现代人特有的一种迷信:现代人特别容易相信,好的事情现在才有,以前的世界都是一片黑暗,只有到了现在,这个世界才突然一片光明了。这是现代人特有的一种迷信。要反驳这个迷信,很复杂,我只想说一点:西方不少贤哲都说过,自由是古老的,而专制是现代的。这句话是什么含义呢?首先,从历史的角度来讲,古典制度其实有很多自由的精神,而专制主义其实是在现代产生的。 P126
新浪历史:有一种说法,如果清廷当时是汉族皇权的话,辛亥革命会不会爆发还是一个问题。如果说他是汉族皇权,很可能走向了君主立宪。您怎么看?
秋风:当然这也是中国命运之不幸。满清占有皇权使得革命派忽略了帝制本身对中国这样超大规模共同体的政治秩序的稳定作用。……那么,没有皇帝之后,这样一个超大规模的共同体靠什么作为政治象征,作为秩序的象征?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实际上是政治秩序的核心问题,这个问题迄今为止都没有有效解决。
……我觉得,这正是1911年底到1912年初以后,中国秩序开始解体的重要原因。就是说,皇帝没有了,而没有树立起一个新的权威,由此导致了一个无中心的政治结构。你也可以说这是多中心的结构,但在政治中,没有象征性中心,则多中心就不可能形成秩序。这是一个最简单的社会原理。 P146
儒家……更愿意从我做起。这个社会有太多戾气?那就从我自己做起:我是否在控制自己的戾气?我能否让自己温一点?如果我不从自己做起,而寄望于别人,寄望于制度,因为制度不好而怨恨,那是让社会又多了戾气。P155
过去一百年来,很多中国人,尤其是受到较好教育的中国人活得累,其实就是因为文化身份的错乱。你是中国人,偏不做中国人。你是儒家,偏要反儒家。你又变成美国人,你也不可能消灭自己的父母、朋友。结果很尴尬:你什么也不是。P156
一百多年来,知识分子对待中国历史、文明,对待儒家,充满戾气。……
所以,钱穆先生倡议温情,就是对治知识分子百年心理顽疾的良药。温情就是说,不要站在老祖宗的头上指手画脚。尊重你的祖先,抱着善意面对中国历史、文明。 P157
老一辈吵架是这么吵的:“你这么做对得起天吗?对得起地吗?对得起前辈吗?对得起圣贤吗?对得起你的祖先吗?你的父母吗?”我觉得这是中国文化里非常重要的资产——强调人的生命维度不是以具有个体性的个人为核心,“人伦”是一个文化教养所形成的脉络,人在脉络中存在,是很丰富的。 P177-178
不管你是什么人,不管你是什么样的地位和身份,有没有财富,都可以成为“君子”。中国社会是一个最早成熟的平等社会,这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一个文明遗产,之所以有这么一个遗产,因为中国人特别重视教育。 P187
你提到1948年的《世界人权宣言》……人权宣言起草委员会有5位副主席,其中有位是中国人,这个人是张彭春,南开大学创始人张伯苓的弟弟。他参与《宣言》做出的贡献之一在于,把儒家的价值带入《宣言》中,把儒家“仁”的概念写入《宣言》。P193
到20世纪以后,书院被解散了。20世纪初,政府下了一道命令,所有的书院都改为学堂,改成现在的西式学校。这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其实,当时应该单独建立一套教育体系,与传统的教育体系并存。 P209
目前,中国政府承认五大宗教……这种数教并存的景象,只有中国有,你在其他国家看到过这种景象吗?这就是我们中国文明的伟大之处。 P355
从根本上来说,我们认识的中国历史,都是立足于西方中心论认识到的中国历史,我们都会把西方18世纪以后所取得的成就当成人类历史的终结。富山写过一本书叫《历史的终结》,历史从19世纪开始就走向终结。什么是终结?人类终极的理想就在当下的西方实现了。P370
主持人:……梁漱溟先生在他的著作里说,未来世界的文化将是中国文化的复兴。P387
由之
2020年3月13日阅毕于石城无乐斋
2020年9月17日摘录于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