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而无味
检索

当前位置:由之中文网 > 食而无味 > 读书摘抄 > 正文
  • 上一篇:逼近的瘟疫》——新知文库 [美]劳里·加勒特著
  • 下一篇:《顾城哲思录》
  • 《中国文化的开端》——中国文明的历史(一) [日]水野清一 编著(发布于2021年05月18日,阅读次)

    《中国文化的开端》——中国文明的历史(一) [日]水野清一 编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20196月第一版

     

    周口店遗址的发掘在洛克菲勒财团的资助下继续进行。地质调查被委托给地质研究所,由年轻的瑞典地质学家布林主持;人骨化石则被送往协和医院由步达生负责研究。

    洛克菲勒财团一直在资助发掘工作。1927年至1929年,发掘共进行了64次,有李捷、布林、杨钟健、裴文中等学者参与其中……截止1937年因中日战争爆发被迫中止发掘时,共发现分属于45个猿人的骨化石以及147颗牙齿化石。1949年、1951年发掘工作重启后,又发现了5颗牙齿化石及大腿骨、胫骨各一。

    太平洋战争中,孔尼华被俘,接受了重重折磨,但他把资料藏在空罐头盒里,为保护它们下了很大功夫。……但是,那个无比珍贵的周口店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却不知所踪。与此相比,孔尼华的资料能够保存下来是不幸中的万幸。战后,头盖骨的遗失受到了关注,也有中国学者为了调查真相来到日本,但日本人甚至不知道头盖骨遗失之事……我相信日本人的确不知道此事,不过他们明知如此重要的物品就存放在协和医院,却未能妥善保管,可以说是懈怠无能……

    有传言说,载有资料的美国军舰横渡太平洋时恰逢127日的珍珠港事件,因此那些资料已沉入海底。……但目前我们却只能接受时隔五十万年才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学术至宝已经无声无息消失的现实,而这正是残酷的战争造成的。p23-26

     

    西四牌楼(北京)西北有一个名为兵马司的不起眼的胡同,农商部地质调查所就在那里……各国学者都能够自由出入其间,那里有着宽松的国际学术氛围。

    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从1914年开始在那里工作,是他拉开了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发掘的序幕。

    1918年,他从北京的药材商处购得了大量“龙骨”…… p53

     

    商王朝世系中屡屡可见“兄终弟及”,而周一开始就确立了长子继承制,这可以被认为是两个王朝的一大不同。 p130

     

    纣王即位之初,在微子、微仲、比干、箕(ji)子等贤臣的辅佐下,朝政清明。纣王在即位的第九年,讨伐有苏氏时,迷上了有苏氏首领献上的美女妲(da二声)己,于是便成了荒淫无道的暴君。

    纣王的倒行逆施令人发指,他曾随意砍掉百姓的头颅,划破孕妇的肚子……据说妲己十分喜爱观看炮烙之刑。

    于是朝中忠诚隐退,奸臣当道。比干不能容忍王之暴政,冒死直谏,纣王大怒说:“吾闻圣人之心有七窍”,随即命人剖开比干的肚子,取出心肝。箕子见此情形十分害怕,于是佯装疯癫为奴,但纣王还是将其囚禁。

    纣王封西伯昌、九侯、鄂候为三公,坊间流传九侯的女儿非常漂亮,纣王便把她纳为妃子。但九侯的女儿贞良贤淑,不喜欢淫乐,纣王怒而杀之,又杀了九侯,将他的肉腌了做咸肉。鄂候为九侯鸣不平,纣王又杀了鄂候,将鄂候的肉做成肉干。西伯昌闻之,窃叹。有人向纣王告密,纣王于是囚禁西伯昌于羑(you第三声)里……由于西伯昌恭谨有德,推行善政,很多诸侯背叛了纣王归服西伯。后来,他的儿子发(周武王)举起讨伐纣王的大旗,并最终结束了商的统治,建立了周王朝。 p132-133

     

    兄终弟及之时,就是新派与旧派转换之时;父死子继之时,相同的制度则会被继承下去。p179

     

    于是两国的使臣说道:“吾所争,周人所耻,何往为,只取辱耳。”说完便匆匆返回,两国也互相让出了曾经争夺的土地。

    ……这则故事在褒扬文王德行的同时,还揭示了一种儒家的政治理想,即统治者不应靠武力去压制百姓,而是要以德服众……p215

     

    ……纣王大军溃败。纣王逃回他的宫殿(鹿台),把他的宝玉都穿戴在身上,自焚而死。

    牧野之战后,武王入朝歌。他先前往鹿台,向纣王尸体射了三箭,并用剑击刺,最后亲自斩其头颅悬旗示众……不仅是纣王,纣王最喜欢的两个宠妾的尸体也遭到同样的对待。

    武王屠戮尸体的做法十分残暴,并非以德治天下的贤君应有的行为,这其中仿佛透露出一丝若干年后战乱杀戮不断的战国气息。 p221-222

     

    “……上帝革除殷所受之命,命周承受大命”(《逸周书·克殷解》——编者)

    天命从殷改为周,此所谓殷、周之革命是也。

    与现代如本人不同,明治时代的日本人汉学修养较深,因此在接受欧洲文明,翻译“revolution”时,便自然想到了“革命”一词。但是此处的革命之命,本意是指天命……p222-223

     

    伯夷和叔齐是兄弟,武王正要出阵时,两人拉住武王的马进谏说:“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周围的人要杀伯夷、叔齐,被太公望制止了。太公望称两人为进谏国君之“义人”。

    两人认为以武力夺天下的周不义,因此耻食周粟。他们隐居在首阳山,以山上的野菜为食,不久就饿死了。……快要饿死的时候,他们作了一首诗——

    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cu第二声)兮,命之哀矣! p223-224

     

    从“社”字的结构看,社与神、祀、祈、祖等都是“示”(一说“示”是祭祀神灵时的替身的意思)字旁,可以说是一个与神、祭祀相关的字。另外,“示”旁边是“土”字,因此我们大概就能知道,“社”的意思是祭祀土地神。

    《礼记》中将社与稷组合在一起,出现了“社稷”一词。稷是周的祖先神,也是谷物之灵。祖先神自然是生命之神,而周以农业立国,自然要感谢土地的恩赐。于是社稷共同成为祭祀的对象。

    社其实是一个土坛,武王起兵伐纣时也举行了社祭……可见在这种要干一番大事,鼓舞人心的时候都要先举行社祭。

    当然,“社”还有着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意思,例如“社会”“会社”等……据《礼记》载,王为自己设立的社称为王社,为群姓祈福而设立的为大社;诸侯为百姓设立的为国社;大夫、士庶集群设立的为置社。立社并非天子的特权。除上述几种,还有里社和州社……各种社里最底层的“里社”,就是普通民众的社

    《论语》记载,社中所植之树,夏为松,商为柏,周为粟。 p249-250

     

    《礼记》中说:“礼,时为大。”这是说礼要顺应时代、时势……《周礼》中提到礼分吉、凶、宾、军、嘉五种。p257

     

    东周时,崇尚道德的儒家推崇“事死如事生”,认为葬礼是子女对父母孝行的延续。p260

     

    死者的近亲必须赶走这种怨念才能回到日常生活,而赶走怨念所需的时间,就是“礼”要求的服丧时间。服丧期间不仅要布衣粗食,如果为父母服丧还要独居于墓旁搭建的小屋,睡草席,总之为了赶走怨念必须避世而居,独自受苦。 p261

     

    由之

    202156日阅毕于海上

     


    苏ICP备10000618号

    版权所有:由之中文网 联系youzhi3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