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而无味
检索

当前位置:由之中文网 > 食而无味 > 读书摘抄 > 正文
  • 上一篇:《七堂极简物理课》 [意]卡洛·罗韦利
  • 下一篇:《王氏之死》——大历史背后的小人物命运 史景迁
  • 《欧洲之门》——乌克兰2000年史 [美]浦洛基著曾毅译(发布于2022年04月03日,阅读次)

     

     《欧洲之门》——乌克兰2000年史 [美]浦洛基著曾毅译

    《欧洲之门》——乌克兰2000年史 [美]浦洛基著曾毅译

    中信出版集团20193月第一版

     

    公元前45000年左右,捕猎猛犸的尼安德特人成为黑海以北地区最早的人类定居者……大约3000年以后,迁入黑海大草原的人类驯化了马。在公元前5000年左右,库库特尼-特里波里文化的先民们在多瑙河和第聂伯河之间的林草混交带定居,饲养家畜,耕种农田,修建了大规模的定居点,用黏土制造塑像,并烧制彩陶。 p5

     

    希腊人从辛梅里安人口中首次听说黑海以北的土地和人民……在公元前7世纪到前6世纪,辛梅里安人被迫离开故土之后,克里米亚和黑海北岸海滨地区就进入了希腊人的视野。希腊殖民地开始在这一地区出现。建立这些殖民地的定居者大部分来之米利都(米利都在古希腊拥有一批思想家,世称“米利都学派”),当时最强大的希腊城邦之一。p7

     

    ……整个鼎盛时期,即公元前5世纪到前4世纪,当地的居民恰好都是斯基泰人……在斯基泰金器文物质,有一件三层胸饰令人尤为惊叹。这件金器于1971年出土于乌克兰南部……这件胸饰的年代约在公元前4世纪……它的中央部分刻画了两个下跪的蓄须斯基泰男子,手中捧着一件羊皮外套。……这个场景让人联想到阿耳戈英雄夺取金羊毛的故事,而金羊毛乃权威和君主身份的象征(宣扬英雄就是去夺取,然后献给君主?华夏出土的器物,很少会有这样的主题吧。子皮记) p8-9

     

    希罗多德在他的《历史》中写道:“根据斯基泰人自己的讲述,他们是所有民族中最年轻的。”据称塔尔吉陶斯有三个儿子,斯基泰人就是他的后裔。希罗多德对斯基泰人的起源神话进行了复述:“在他们统治这片土地的时候,天空中落下了四件器具:一把犁、一把轭一把战斧,还有一只酒杯,全都是黄金制成。”两个哥哥伸手去拿这天降的宝物时,宝物就开始燃烧,只有最年轻的弟弟拿到了宝物(宝物少不了兵器,尚武?子皮小问),成为它们的主人。……一个斯基泰部落由此兴起。 p9-10

     

    《历史》所刻画的层次丰富的斯基泰世界在公元前3世纪终结。当罗马人在公元前1世纪夺取黑海北岸的希腊殖民地并将之置于自己的保护之下时,他们需要面对的草原之主已经不再是斯基泰人。p12

     

    奥维德在公元8年被奥古斯都大帝放逐到黑海岸边的托米斯(今属罗马尼亚),10年后在那里去世。他为我们留下一份记录,形象地描述了公元初年左右一个希腊沿海殖民地日常面临的重重危险:

    数不清的部落环布四周,以残酷的战争相威胁,

    认为不靠掠夺的生存是一种耻辱。

    城外没有一寸地方安全:山丘的防护全靠

    薄弱的围墙,以及巧妙的选址……  p14

     

    斯拉夫人第一次引起广泛注意是在6世纪初。他们出现在已被哥特人和匈人削弱的拜占庭帝国的边界上…… p19

     

    尽管满身都是污垢,斯拉夫人却以民主制为历史所知。“因为这些民族”,普洛科皮乌斯(东罗马帝国的史学家)写到,“这些斯科拉文人和安特人,不是由一个人来统治的。他们长久以来就生活在民主之中,其结果是有关他们利益的任何事情,不论是好是坏,都由民众来决定。”

    关于斯拉夫人的宗教,普洛科皮乌斯提供了一些有趣的信息。斯拉夫人完全不是一神论者。“他们相信以为神祇——闪电的制造者——独为万物之主,并向他献上家畜和其他各种牺牲。”……尽管只崇拜一个主神,斯拉夫人却完全没有放弃古老的自然崇拜习俗,并且同样祭祀其他神明。正如普洛科皮乌斯所述:“他们崇拜……河流、水妖以及其他各种精灵,向它们个个都献上祭品,并将他们的卜筮与这些献祭联系起来。”……他们对改宗基督教的排斥,这一点不同于帝国其他那些早已改宗的臣属。 p22-23

     

    ……年轻的斯拉夫男性和女性在婚前通常就有性经验。“他们的女子一旦结婚,就不会通奸。”伊本·雅各布(10世纪来自伊比利亚半岛的旅行家,犹太人)写道,“但如果少女爱上了某个男子,就会委身于他,以满足自己的欲火。如果丈夫娶到妻子之后发现他还是处女,他会对她说:‘但凡你有一些长处,就会有男人想要你,而你也肯定能找到一个人向他献上贞操。’然后他会把她从自己身边赶走,送回娘家。”

    关于10世纪到11世纪之前定居在乌克兰的那些斯拉夫人的情况,我们所知极为有限(族群没有完整的历史记录,被称为“蛮族”的依据?子皮加问)。大体上,我们了解的情况要么来自这些拜占庭或哥特仇敌,要么来自上百年之后的狂热基督徒……两方面的记载都将他们视为与基督教帝国或基督教教条仪轨为敌的蛮族 p30

     

    在乌克兰,与在欧洲其他任何地方一样,迁徙时期或“蛮族入侵”最后都让位给了维京时代。维京时代从8世纪末一直延续到11世纪下半叶。 p32

     

    ……随着进贡数额一年年提高,德列夫里安人最终进行了反抗。

    根据《古编年史》,德列夫里安叛军对赫尔吉的继承者英格瓦一世(维京王公)发动了攻击并讲他杀死。“德列夫里安人听说他即将……到来,就和他们的王公玛尔商议说:‘如果一头狼来到羊群中,除非消灭它,否则它会把羊一只接一只地吃掉,直到把一整群羊都吃光。如果我们现在不动手把他除掉,就会被他毁灭。’”……德列夫利安人按照他们的计划行事,杀死了英格瓦,接下来做出了更加鲁莽的举动:反叛的首领、德列夫里安王公玛尔向英格瓦一世的遗孀赫尔加(乌克兰读音:奥丽哈,俄语读作奥丽加)求婚。……编年史作者对玛尔的提议做出了解释:他试图以此控制英格瓦年幼的儿子斯维亚托斯拉夫……

    这个故事向我们暗示:维京人统治集团与本地斯拉夫人精英集团之间的冲突不仅因为纳贡的问题,也因为维京人对贸易和整个地区的控制。……然而,奥丽哈用计骗过玛尔,邀请他和他的部下到她位于基辅的城堡来,把他们活活烧死……随后她又从德列夫里安人精英中邀请来第二群提亲者,同样把他们杀死。这一次是在浴室里——奥丽哈告诉客人:他们必须沐浴之后才能觐见她。(船和浴室是维京人或称之为诺斯文化里的重要元素)……在烧死玛尔之前,奥丽哈似乎已经确保基辅人站在她一边。在她的建议下,毫不起疑的玛尔和他的部众拒绝骑马或步行前往奥丽哈的城堡,而是要求当地人用船将他们载去。这令基辅人感到不安。根据编年史中的说法,基辅人发出哀叹:“沦为奴隶将是我们的命运。”

    大公夫人奥丽哈之子斯维亚托斯拉夫是第一位我们对其外貌有所了解的基辅统治者。这位基辅王公在10世纪60年代初从她母亲手中接过权柄…… p38-40

     

    拜占庭人向斯维亚托斯拉夫支付酬金,让他进攻拜占庭的敌人巴尔干保加利亚人……拜占庭人以为他会将获得的土地转交给他们,但是斯维亚托斯拉夫拒绝这么做。于是拜占庭人收买了黑海大草原上新出现的游牧部落佩切涅格人,让他们进攻基辅……第二年,他围困了距君士但丁堡不到150

    里的拜占庭城市……帝国一片恐慌,皇帝约翰·齐米斯基斯派出他最优秀的将军之一去解围……斯维亚托斯拉夫只得撤退。

    ……这是斯维亚托斯拉夫的最后一次军事行动——他死在回基辅的路上,就在他和部下在第聂伯河险滩附近弃船登岸时。……可能正是因为在险滩附近必须下船,才让佩切涅格骑兵得以发动攻击,杀死斯维亚托斯拉夫。 p42-43

     

    历史学家们将斯维亚托斯拉夫视为“最后的维京人”。 p44

     

    在关于第聂伯河地区罗斯王公们的最早记载中,我们就了解到他们对拜占庭帝国的兴趣。将维京商人和战士引向拜占庭首都君士但丁堡的,和曾将匈人和哥特人引向罗马的是同一种东西:世俗的财富,外加权力和地位。 p45

     

    ……归纳为维京人、本地斯拉夫人和乌戈尔芬兰人,前两个群体共同被称为“罗斯”。然而,随着时间流逝,“罗斯”先是成为王国部属的统称,后来又成为他全部子民的统称,最后变成了他统治的国土的名字。p47

     

    拜占庭人满足了弗拉基米尔(斯维亚托斯拉夫之子)的联姻要求,其回报则是这位蛮族酋长(这是基辅统治者在君士但丁堡眼中的形象)保证改宗基督教。……迎亲的队伍刚刚回到基辅,弗拉基米尔就从一座俯瞰第聂伯河的山丘上移除了异教的万神殿——最强大的雷神佩伦也未能幸免——并让基督教传教士为所有基辅人施洗。

    关于罗斯皈依基督教的过程,我们主要的资料来源是基辅的编年史作者。根据他的记述,保加利亚穆斯林、信犹太教的哈扎尔人、信基督并代表罗马教廷的日耳曼人和一名为拜占庭基督教(弗拉基米尔最终的选择)代言的希腊学者都曾对弗拉基米尔纠缠不休。……他最后选择了这个地区最强大国家的宗教。在这个国家里,皇帝在教会中的地位丝毫不亚于普世牧首,事实上还要更高。 p48-49

     

    弗拉基米尔把基督教带到了罗斯。然而……弗拉基米尔之子雅罗斯拉夫比其他继承者起到了更重要的作用。……祖父斯维亚托斯拉夫在历史上被称为“勇者”,他的父亲弗拉基米尔获得了“大帝”的称号,而雅罗斯拉夫自己则有“智者”之名。此外他还被称为“立法者”或“建造者”,表明他在远超四分之一世纪(1019-1054)的统治期间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并非来之战场,而是来自和平的领域,来自对文化、国家和民族的建构。

    雅罗斯拉夫影响深远的遗产之一是大规模的建设工程。“雅罗斯拉夫建起了基辅大城堡,城堡附近矗立着金门。(得名于君士但丁堡的金门,中世纪被拆除,1982年由苏联政府复建。)”……城墙外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是雅罗斯拉夫的建设成就中最惊人的作品。……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完工日期不晚于1037年。 p51-52

     

    ……雅罗斯拉夫总体上与拜占庭保持了和平甚至友善的关系(君主是关注治理已有的疆域还是扩张,应该是国泰民安的关键所在。和平始终是一种向上的力量。子皮碎语)。然而很难说宗教是这位基辅王公和拜占庭保持大体和平的主要原因。在雅罗斯拉夫统治时期,扩张已经不再是罗斯王公们的主要目标,如何保有并治理已有的疆域才是他们首要的任务。这种情况下,把拜占庭作为盟友以及知识和威望的来源,比将与他为敌划算得多。在雅罗斯拉夫治下,罗斯成为基督教国家群体中的正式成员。后世历史学家将它称为“欧洲的岳父”,因为他将自己的妹妹和女儿们嫁给欧洲各国统治者。 p56

     

    正如“拜占庭”一样,“基辅罗斯”是后世的称谓,不为当时这些国土上的人民所用(当时他们是怎么称谓的?难道没有当时?没有历史记载?子皮疑问之)。今天这个词用来表示一个存在于10世纪到13世纪中叶、以基辅为中心的政治体。13世纪中叶之后,这个政治体在蒙古人的攻击下解体。 p58

     

    乌克兰人和俄罗斯人都声称“智者”雅罗斯拉夫是他们的国家在中世纪时的杰出统治者,他的头像同时出现在这两个国家的纸币上。 p59

     

    基辅宝座上的新面孔大多数都是通过政变或恶意夺权上台的。每个人似乎都觊觎着基辅,只要有一丝机会就会试试运气。 p64

     

    历史学家在这些基于公国的身份认同中寻找现代东斯拉夫民族的起源。弗拉基米尔-苏兹达尔公国被视为早期近代莫斯科大公国的雏形,并进而成为近代俄罗斯的前身。白俄罗斯历史学家在波洛茨克公国寻找他们的根源,乌克兰历史学家则通过对加利西亚-沃里尼亚公国的研究来挖掘乌克兰民族建构运动的基础。然而,所有这些身份最终都要归于基辅,这令乌克兰人拥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们根本不需要离开首都就可以对自己的根源展开寻找。(民族的根在哪里?混乱的原因罢……子皮碎语。) p70

     

    作为一个政治体的基辅罗斯并无公认的诞生时间,其末日却精确到日,即1240127日。这一天,蒙古人,又一群来自欧亚大草原的侵略者,攻陷了基辅。 p71

     

    真实的情况是,蒙古人从未要求罗斯王公们放弃他们的信仰,并且整体而言对东正教表现出了最大的宽容。 p77

     

    同样,蒙古人对克里米亚的占领也远非毁灭性的。p79

     

    蒙古人对黑海大草原的入侵并在此地长期存在使罗斯精英阶层首次面对一个两难抉择:是选择由草原游牧民族和拜占庭基督教传统共同代表的东方,还是选择承认罗马教皇神圣权威的中欧君主们代表的西方?……于是他们采取了一系列平衡性质的举动,这使他们事实上独立于东西方的地位多保持了至少一个世纪。 p83

     

    随着乌克兰地区在14世纪末被并入波兰王国和立陶宛大公国,这两个国家的政策及双边关系开始决定乌克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 p91

     

    我们没有证据认为16世纪中期的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说着不同的语言。在今天的乌克兰-白俄罗斯边境地区,人们仍使用一种介于乌克兰语和白俄罗斯语之间的方言。也许在16世纪时他们使用的就是这种方言,这令我们难以仅仅根据语言学标准画出一条清晰的分界线。 p98

     

    根据保守的估计,从16世纪中叶到17世纪中叶,乌克兰犹太人的数目增长了10倍多,从约4000人增加到了5万多人。他们组成新的社区,建起犹太会堂,并开办学校。然而这种新的机遇并非没有代价。他们让乌克兰犹太人身处农民和地主这两个利益相互冲突的夹缝之中。最开始,这两个群体都是东正教徒。然而到了17世纪中叶,随着许多王公改宗天主教以及波兰贵族涌入这片地区,犹太人陷入了满腔怨气的东正教农民和贪得无厌的天主教主人的包围。 p100

     

    鞑靼人的袭击和奴隶贸易在乌克兰人的记忆中留下了深深的伤痕。……这些“杜马”(一种用于演唱的乌克兰史诗)哀悼囚笼中人的命运,描述他们如何逃脱克里米亚奴隶贸易,并颂扬解救和解放奴隶的人。诗中的民间英雄被称为哥萨克人。他们对鞑靼人作战,远征大海对抗奥斯曼人,并确实经常为奴隶们带来自由。

    哥萨克人是谁?答案取决于我们所讨论的时代。可以确认的第一批哥萨克人是游牧者。“哥萨克”这个词本身来源于突阙语,根据语境的不同可以指一名护卫、一名自由人或一名强盗。第一批哥萨克人三者兼具。……这些哥萨克人并非来自东方或南方,而是来自北方立陶宛大公国境内的定居者。 p108-109

     

    到了16世纪末期,本地农民的加入却使哥萨克群体大为膨胀。这种人口流入终结了人们对哥萨克人的政治、族群和宗教身份的种种猜测——他们到底是克里米亚和诺盖鞑靼人,还是大公和国王们的乌克兰子民,甚或一个杂糅各种民族和信仰的混合体?(这一地区的原始程度可想而知:能够存在却不知道他们是谁?来自哪里?子皮语)哥萨克人中的绝大多数是乌克兰人(真假李逵已经混为一谈了?类似于明朝沿海的倭寇?子皮疑问)他们为了免于历史学家们所谓的“二次农奴化”,离开了大小贵族们巨大的封地来到这里。 p111

     

    不过,维京人同时也与君士但丁堡进行贸易,而哥萨克人的行动更类似从地中海到加勒比海的海盗们对沿海地区的袭击。他们的目的在于抢劫和复仇,也在于解放在苦难中煎熬的奴隶。 p117

     

    1621年)波兰人在自己的边境上阻挡了奥斯曼大军,并签下了一份不含割地条款的和约。每个人都清楚,没有哥萨克人就不可能有这样的结果。哥萨克人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联邦的宠儿(虽然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在战争结束不久后出版的书籍上,彼得·科纳舍维奇-萨海达奇内已被视为波兰最伟大的战士之一。他的纪念碑如今位于基辅的波迪尔区,就在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街道尽头。 p119

     

    彼得·科纳舍维奇-萨海达奇内因在霍京之战中受伤,于1622年在基辅去世。他去世时,基辅兄弟学会学校教师卡西安·萨科维奇(乌克兰教士,曾为该校校长)为这位哥萨克统领做了悼亡诗,很快得到基辅洞穴修道院的出版。卡西安在诗中称颂哥萨克人为基辅罗斯时代攻打君士但丁堡的基辅王公们的继承人。据他看来,哥萨克人为“金色自由”而战,也配得上这样的自由。“金色自由”是一个隐语,所指正是联邦贵族阶层所享受的权利与自由(兵士只是炮灰,子皮按语)。“所有人都为得到它而努力奋斗,”萨科维奇写道,“然而它不能为每个人享有,唯有祖国和公主的保卫者才配得到它。骑士凭其在战斗中的勇气撷取这一荣耀——他们付出的是献血而不是钱财。”将哥萨克人视为骑士让他们离跻身于贵族行列仅有一步之遥。(上流社会的代价?子皮疑问)

    哥萨克人的社会诉求并没有实现。他们进入联邦议会(仅限贵族)参加国王推选的企图在1932年被断然拒绝。在这一耻辱之前,他们刚刚在军事上遭到一连串失利。当局在1625年和1630年两次镇压了哥萨克人的叛乱。……洞穴修道院出版的颂词也不再为哥萨克统领们歌唱,转而开始赞美曾对哥萨克人作战的东正教贵族们(用完弃之也,子皮忽然想到,西人为什么要自由,因为他们太多人没有自由,这个自由的权利是贵族的专利!)

    ……而哥萨克人在哥萨克部队中能得到的最高军衔仅仅是上尉。 p120-121

     

    法国工程师纪尧姆·勒瓦瑟·德·博普朗,他在1639年绘制了第一张乌克兰地图,即波兰-立陶宛联邦的草原边境地区图……让“乌克兰”这个词在17世纪下半叶的欧洲制图师群体中得到普及。 p121-122

     

    亨廷顿销量最大的作品《文明的冲突》(文明有冲突?冲突导致战争?那还是文明?子皮疑问)中有一张地图,其中的东西基督教文明分界线正好穿过乌克兰,将这个国家的西部地区,包括加利西亚和沃里尼亚,划入天主教一侧,而乌克兰其他部分则被归于东正教地区。……即便如此,我们也很难将加利西亚的天主教堂和礼拜仪式与东正教的区别开来,因为大多数乌克兰天主教徒也使用东正教的仪轨(乌克兰“文明”之混乱可见一斑,子皮补语) p123

     

    罗斯东正教会中亲西方运动开始于16世纪90年代,起因是基辅都主教区陷入一场危机。教会拥有大量的田产,贵族阶层也将教会职位视为其子嗣们的择业良选。这些职位的竞逐者往往对宗教本身无甚兴趣,却热衷于教会的财富(宗教、权力、财富混为一谈,西人的“文明”?子皮按语)p124

     

    在布列斯特联合(东正教和天主教联合会议)的影响下,无论广义的联邦内的整个罗塞尼亚(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社会,还是狭义的乌克兰精英阶层,都分裂为两个教会阵营。这种分裂在今天的乌克兰仍然存在。 p137

     

    史称“大叛乱”的哥萨克起义在1648年春天爆发。这是16世纪末以来的第七次大规模哥萨克暴动。联邦镇压了前六次,但这一次叛乱的规模已经大到无法镇压。它改变了整个地区的政治版图,并诞生了一个呗许多人视为近代乌克兰雏形的哥萨克国家。

    大叛乱始于对一块政府赠地归属权的争论……争吵发生在一名显贵和下层贵族博赫丹·赫梅尔尼茨基(哥萨克国首任酋长,哥萨克国建立者)之间,后者碰巧还是一名哥萨克军官。……赫梅尔尼茨基向宫廷求助,没有收到任何效果,却被他的强大对手送进了监狱。他逃了出来…… p139-140

     

    然而在1648年夏天的农民叛乱中被伤害最深重的,却是乌克兰犹太人。

    ……此地的犹太人从16486月开始遭到全面袭击。进攻犹太人的叛军往往将他们(尤其是犹太男子)杀害,这造成了一个又一个犹太人社区的覆灭。在1648年夏天的三个月里,叛军几乎将右岸乌克兰(西乌克兰)地区的全部犹太人社区从地图上抹去。 p142

     

    赫梅尔尼茨基叛乱国际化过程的转折点发生在165418日,地点是佩列亚斯拉夫城。这一天,博赫丹·赫梅尔尼茨基率领匆忙召集起来的一群哥萨克军官,向乌克兰的新君主莫斯科沙皇阿列克谢·罗曼诺夫宣誓效忠。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漫长而纠缠不清的关系从此开始。1954年,苏联举行

    了盛大的仪式,庆祝乌克兰与俄罗斯“重新统一”三百周年。 p149

     

    俄罗斯使节瓦西里·布图尔林……告诉哥萨克人说,沙皇将给予他们超过波兰国王能提供的待遇,但拒绝谈判……布图尔林回答说,波兰国王只是一个选举产生的君主,地位不能与继承制的俄罗斯沙皇相比(看来,总统就职宣誓的形式有点做作和虚伪了,好比运动员教练员在奥运会旗下宣誓一样。子皮语) p151

     

    1657年秋天将尤里·赫梅尔尼茨基推翻并接过统领权杖的人是伊凡·维霍夫斯基。……维霍夫斯基出生于一个东正教贵族世家,其贵族地位从无疑问。他被推选为统领是哥萨克精英集团中贵族们的胜利,而非1648年前就是在册哥萨克的老资格军官们的胜利。这个角度也清晰地解释了他对新任总书记官的选择。这个位置没有落到一名老资格哥萨克军官手中,而是被一名乌克兰大贵族取得。这名贵族名叫尤里·涅米里奇,他的田产足以与弗什涅维茨基家族的王公们比肩。。p156-157

     

    维霍夫斯基担任统领的时代为哥萨克乌克兰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以内部纷争和同族相残为标志的一页。由于单凭哥萨克军队的力量不足以保住哥萨克国,每一个成为统领的人都必须保持哥萨克群体的团结,同时还必须不断在地区强权之间周旋。几乎没有人能成功完成这样的任务。赫梅尔尼茨基通过严刑峻法才让哥萨克军官们服从管束:他的手段包括将作乱者绑在大炮上,甚至下令处死哥萨克中的叛变者。 p161-162

     

    17世纪上半叶曾繁盛一时的哥萨克土地可以集聚足够的人力、财力和军力来挑战本地区的强权,却不能保护哥萨克革命取得的成果。哥萨克人可以说是尝试了所有可能性——从克里米亚人和奥斯曼人开始,至莫斯科人、瑞典人和波兰人结束。没有一个选择获得了成功。不仅哥萨克乌克兰,连整个乌克兰地区都失去了统一性(历史表明,乌克兰只是一个地区概念,似乎从来就不是一个国家?他们的命运从来不在自己的手里,从文化、语言、民族……子皮暗示)。直到18世纪末,大部分从前由波兰掌握的乌克兰地区仍分属波兰和俄国。 p167-168

     

    最后一名尝试将第聂伯河左岸和右岸统一于自己统治之下的哥萨克统领是伊凡·马泽帕。只有两位统领的形象出现在乌克兰独立后发行的纸币上。一位是五赫里夫尼亚纸币上的博赫丹·赫梅尔尼茨基,另一位就是十赫里夫尼亚纸币上的伊凡·马泽帕。在乌克兰之外,尤其是在西方,马泽帕可能比赫梅尔尼茨基更为知名:伏尔泰、拜伦勋爵、亚历山大·普希金和维克多·雨果都描述过马泽帕的生平和功勋。p174

     

    马泽帕的生命轨迹反映了17世纪最后数十年间哥萨克群体的普遍命运。这位将来的统领出生于左岸(东)乌克兰的一个东正教贵族家庭,在基辅莫希拉学院和华沙的耶稣会学校接受教育,并在西欧学习了炮兵技术。回国后,年轻的马泽帕在波兰国王宫廷中开始了他的外交和军事生涯。他在后来加入了哥萨克统领彼得罗·多罗申科的阵营,却被与莫斯科人结盟的扎波罗热哥萨克人俘虏(伏尔泰描述了俘虏过程,马泽帕是一位波兰高官年轻妻子的情人,高官发现后将马泽帕剥光衣服绑到马上将马放入荒野,奄奄一息的马泽帕被扎波罗热哥萨克人发现……)。p175

     

    马泽帕同盟关系在1708年戛然而止,其时正值大北方战争(1700-1721年间俄国与瑞典之间的战争。战争的结果是俄罗斯从此称霸波罗的海。)的白热化阶段。战争之初,瑞典似乎占上风……年轻而雄心勃勃的瑞典国王卡尔十二世开始向莫斯科进军。彼得且战且退,使用焦土战术来拖慢敌军的进攻步伐。

    这种毁灭性的手段加剧了哥萨克精英阶层早已有之的不满,将他们从彼得一方推向卡尔十二世。……170811月,马泽帕率领一群心腹之臣和一支哥萨克小部队离开了都城巴图林,加入了前进中的卡尔十二世的大军。

    沙皇给马泽帕扣上叛国的罪名,将他称为犹大……由于“宣言之战”(双方对哥萨克人和哥萨克国其他居民的忠诚争夺之战,以公告形式出现:彼得发出公告,马泽帕以公告回敬)、莫斯科军的果断行动,以及在彼得的授意下举行的新统领选举,马泽帕的阵营里出现了一道新裂痕。……许多人

    加入了莫斯科一方。在普通哥萨克士兵、市民和农民中,马泽帕也没有什么支持者。

    17097月初的波尔塔瓦之战)战斗以莫斯科军取得决定性胜利而告终。卡尔十二世和马泽帕被迫逃离乌克兰,前往奥斯曼人控制的摩尔达维亚寻求庇护。1709年秋天流亡中的伊凡·马泽帕在摩尔达维亚城市本德尔去世。 177-180

     

    小俄罗斯(乌克兰人被称为小俄罗斯人)主义理念最显著的特点是对沙皇的忠诚,同时其身份认同又强调帝国中哥萨克民族的权利和待遇(小俄罗斯仅限于东乌克兰地区)。……在这一时期哥萨克文献中(18世纪早期),罗斯或罗塞尼亚、小俄罗斯和乌克兰都是可以互换的名词。 p185

     

    1709年的波尔塔瓦战役之后,俄罗斯帝国就走上了成为欧洲超级大国的道路。俄罗斯帝国的首席大臣……曾说:“在我们这个时代,欧洲每一发炮弹的发射都需要征得俄国的同意。 p189

     

    18世纪欧洲的专制君主和美国的建国者一样,深受启蒙思潮(其特点是个人主义、怀疑主义和理性在政治和哲学领域的兴起)的影响。前者包括三位在历史上被称为“启蒙独裁者”的君主——俄国的叶卡捷琳娜二世、普鲁士的腓特烈二世和奥地利的约瑟夫二世。他们都是自己国家第二位使用各自名字的君主,都相信理性的统治、绝对的君主制和自己统治的正当性。除开这些,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点:都参与了对波兰的瓜分(1772-1795),由此最终摧毁了波兰-立陶宛联邦在启蒙运动下进行改革的尝试。为瓜分波兰欢呼的不是别人,正是伏尔泰。他将对波兰的宰割视为自由主义和宽容的胜利,甚至是理性的胜利。他还给叶卡捷琳娜二世写信,称俄罗斯帝国政府将最终为欧洲的那片地区带来和平。 p190-191

     

    事实上,有两场叛乱同时发生:第一场是一次暴动,或者用当时当地的话来说,是(波兰的和波兰化的)天主教贵族的反抗“同盟”,针对的则是波兰-立陶宛联邦议会授予宗教异见者(尤其是东正教徒)和天主教徒同等权利的决议。叶卡捷琳娜二世通过自己的使节迫使议会中的天主教代表们通过了这一决议——俄国使节威胁说他将调遣俄国军队来达成目标。……叛乱者们拒绝服从议会决议,将之解读为一个不仅会破坏他们的宗教,也会侵害他们的国家主权的俄国阴谋。

    ……天主教叛乱者想要得到一个不被俄国插手的天主教国家;东正教徒想要的则是受俄国人管理的哥萨克国;犹太人则希望不受干涉。他们都没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p197-198

     

    帝国当局认为哥萨克人易于引起叛乱和冲突,还容易带来与邻国的矛盾,因此希望他们离开。 p201

     

    “乌克兰还没有灭亡”,这是乌克兰国歌的开头字句。……波兰国歌的开头与此类似,是“波兰还没有灭亡”。波兰国歌歌词作于1797年,而乌克兰国歌歌词作于1862年,因此到底是谁影响了谁,一目了然。 p210

     

    1814年,舍甫琴科出生于右岸乌克兰一个农奴家庭。他在年轻时进入一名富有的波兰地主家中,作为府上的仆役……后来又来到了圣彼得堡,并在那里展现出自己的艺术才华。……舍甫琴科的作品、人格和遭际震撼了圣彼得堡的艺术圈,他们决定不惜代价解放这名年轻的农奴。最后他们以2500卢布的价格换得了舍甫琴科的自由,这以当时的标准算得上是一笔惊人的巨款。布留洛夫为了筹款,特意为茹科夫斯基绘制了一幅肖像画。这笔钱正来自这幅肖像的拍卖所得。 p225-226

     

    舍甫琴科对尼古拉·果戈里尤为不满。果戈里是前哥萨克国人,以其乌克兰主题的作品——包括《塔拉斯·布尔吧》在内——成为现代俄罗斯散文文体的奠基者。“他们将果戈里作为我们的典范。这个人根本不用自己的语言写作,却用俄语。沃尔特·司各特也是一样,不用自己的语言写作。”舍甫琴科写道。 p227

     

    约瑟夫二世剥夺了波兰精英们的政治权力,他刚开始时却没有对犹太人采取措施,任由他们保持自治权,作为他们缴纳所谓“容忍税”的回报(奥匈帝国对犹太人征收的一种税项,指犹太人需要缴税才能换来对他们的“容忍”)。 p234

     

    虽然1848年革命推动了一个新的乌克兰民族的形成,它却没有回答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的问题。

    19世纪30年代出现在文学舞台上、被称为“罗塞尼亚三驾马车”的一批浪漫主义作家和诗人在身份认同上所做的选择则是这些不同可能性的最佳代表……“三驾马车”这几位成员的道路恰与加利西亚的乌克兰民族运动中的三种倾向一致:乌克兰路线(沙什科维奇)、亲波兰路线(瓦西列维奇)和亲俄路线(霍裸瓦茨基)。 p236-237

     

    农奴制在俄罗斯帝国境内被真正废除是在1861 p239

     

    子皮闪念:地区的独立或者被统治,往往受强大的帝国摆弄……p245

     

    19世纪最后一个十年到来之际,乌克兰仍被奥地利-俄罗斯之间的边界分为两部分,与一个世纪之前波兰被瓜分时代的情况一样。 p248

     

    如果俄国还想保住克里米亚,就需要通往这个半岛和海军基地的铁路。于是当局决定将阿拉斯加卖给美国人。那是帝国的另一个偏远角落,官员们认为它难以防守,很容易被英国人夺走。但俄国人不会放弃克里米亚。 p251

     

    1897年,俄罗斯帝国进行了它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人口普查。此时帝国乌克兰诸省的乌克兰人数量为1700万,俄罗斯人数量为300万,比例接近61.然而在城市中,两个族群的人口数势均力敌——俄罗斯人略多于100万,乌克兰人略少于100万。

    跻身于企业主阶层的乌克兰人不多,其中大部分与居住在乌克兰的中部地区。 p259

     

    190519日是一个星期天。在这个寒冷的冬日清晨,近2万名工人和工人家属从圣彼得堡郊区出发,向市中心行进……当示威者们接近沙皇冬宫时,军队开火了,当场打死100多人……圣彼得堡的“流血星期日”之后3天,革命传播到了乌克兰。在星期三,也就是1905112日,基辅南俄罗斯机械制造厂的工人们开始罢工。

    190510月,工人们的罢工浪潮达到了顶峰……于是沙皇尼古拉二世改变了策略,向他的叛逆臣民做出了一个重大让步。在1017日发布的诏书中,尼古拉二世对基本的公民权利——信仰、言论和集会结社自由——给予了承认。

    诏书发布之后,欢庆的人们涌向乌克兰各大城市的街头,其中最为兴奋的是犹太人群体。保守派的皇权支持者将犹太人视为革命的紧密同盟,并指责犹太人是工业化和快速的城市化开始以来本地人群遭遇的一切麻烦的根源。许多乌克兰城市中的欢庆活动最终以对犹太人的迫害告终。

    ……由外来工人、东正教狂热信徒和彻头彻尾的罪犯组成的团伙开始袭击犹太人和他们的财产……约1800座犹太人住宅和商铺被毁。基辅主要街道赫列夏季克大街上的28家犹太人商店中,只有一家幸免于难。 p269-271

     

    1914628日清晨,萨拉热窝城只听到了两声枪响。19岁的学生加夫里洛·普林西普用第一枪打伤了奥地利大公弗朗茨·斐迪南,用第二枪击中了大公的妻子苏菲女公爵。大公和大公夫人都在午前不治身亡。然而这起事件的附加后果更为严重:普林西普在扣动那把勃朗宁手枪扳机的同时,也扣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扳机。 p287

     

    彼得格勒发生的事变史称“二月革命”。……加利西亚乌克兰民族运动和第聂伯乌克兰1905年革命中的关键人物米哈伊洛·赫鲁舍夫斯基听到窗外的喧哗和喊声时,正在莫斯科公共图书馆写一篇文章。他问图书管理员出了什么事,才知道发生了一场革命:莫斯科人正涌向克里姆林宫,打算夺取这座作为俄国国家象征的建筑。3月初,来自各乌克兰人政治和文化组织的代表们在基辅成立了一个协同机构,名为“中央拉达”。他们选举赫鲁舍夫斯基为主席,并坐等他火速赶到基辅。……这个群体主要由学生和20出头的专业人士组成 p293

     

    布尔什维克在彼得格勒发动的政变后来被称为“十月革命”,对乌克兰局势的发展造成了巨大影响。作为对政变的直接回应,“中央拉达”宣布成立了乌克兰人民共和国。这是一个自主而仍然与俄罗斯保持联邦关系的国家。

    1918125日,“中央拉达”发布了第四份也是最后一份通令——这是哥萨克时期对法令的称谓——宣布了乌克兰的政治独立。“乌克兰人民共和国就此成为一个属于乌克兰人民的、独立的、自由的主权国家,不臣服于任何人。”……它是自伊凡·马泽帕时代以来乌克兰与俄罗斯的第一次公开决裂。p298-299

     

    1918121日,东西两个乌克兰共和国的代表决定合作,组建一个统一的国家。……宣布独立是一回事,将它变成现实则是另一回事。 p304-305

     

    东西乌克兰人在理念和局势的驱使下走到了一起,却仍各自为政。……关系的最终破裂发生在191911月:一场大规模流行的斑疹伤寒几乎消灭了双方的军队,迫使剩下的加利西亚人加入了白军,而彼得留拉则与波兰人达成了协议。

    1919年有一个美好的开始,让两个乌克兰国家都对未来抱有巨大的期望,却在灾难中走向尽头。这一年年底,乌克兰的武装力量已经不复存在,其国家地位也变成了泡影。……两个国家和两支军队的联合更多的是一个军事联盟,而非一个统一的国家或是一支统一的军队。 p311-312

     

    1919年的反犹屠杀终结了革命初期形成的乌克兰人-犹太人同盟。也让西蒙·彼得留拉成为乌克兰反犹主义的恐怖象征。1926年,流亡巴黎的彼得留拉被前红军士兵沙洛姆·施瓦茨巴尔德(俄裔法国犹太诗人)枪杀,让他的这一形象更加得到了强化……施瓦茨巴尔德本人声称刺杀是他的自发行动,是为他那些在乌克兰反犹毒杀中死去的犹太亲属复仇(显然,都说犹太是个伟大的民族,仅凭这一点,甚为血腥。冤冤相报何时了?华夏江湖都知道这一点。子皮情绪)。巴黎的一个法庭无罪开释了这名刺客(杀人是可以的,犹太人的信条——好像是阿伦特说的?记忆力绝对衰退,子皮伤感) p318

     

    19213月,俄罗斯联邦(苏联的第一个加盟共和国)、苏维埃乌克兰和波兰三方在拉脱维亚的里加签署和约,确定了一条新的波兰-苏俄边界。……此时的乌克兰不再像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那样只分属于两个国家,而是被四国瓜分…… p323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时期(1918-1939)……乌克兰不能独立成为一个国家,其土地分属于欧洲四国——布尔什维克的俄国、波兰、罗马尼亚和捷克斯洛伐克。其中苏维埃乌克兰在1922年成为俄罗斯领导下的苏联的一部分,包括乌克兰中部和东部地区……每一个控制着乌克兰国土的政府都以各自的方式尝试解决乌克兰问题,使用了从融合到镇压等各自不同的策略。 p325

     

    莫斯科当局认为乌克兰人是其治下最不安分、最叛逆的少数族群——以西蒙·彼得留拉为代表的乌克兰领袖已经被证明拥有发动大规模农民起义的能力…… p326-327

     

    乌克兰的民族共产主义者主张的策略与公元第一个千年末期拜占庭的改宗劝导者们的做法相似:通过接受本地语言和文化来实现推广新信仰的目标,只是此时的新信仰变成了共产主义。最终拜占庭策略压倒了坚持所有真信徒都应使用同一种通用语的罗马帝国策略:民族共产主义者们主张的立场变成了党的官方路线。然而这仍不足以改变他们的艰难处境。 p328-329

     

    乌克兰大饥荒是不是一场早有预谋的、针对乌克兰及其人民的种族灭绝?200611月,乌克兰议会对这个问题给出了肯定的答案。部分其他国家的议会和政府也通过了类似的决议,然而俄罗斯政府却发起了一场国际行动,抨击乌克兰的主张……大部分学者都同意这场饥荒的确是由官方政策导致的人为现象……饥荒发生于斯大林决定终止乌克兰化政策之后,并于乌克兰共产党干部遭到的打击同步发生。p360

     

    在其作品《我的奋斗》中……提出建立一个能为雅利安种族在东欧提供“生存空间”的德意志帝国……就这些理念所造成的毁灭性冲击和悲剧性后果而论,很少有地方能与乌克兰比肩——希特勒心目中“生存空间”的中心正是乌克兰 p365

     

    ……将东欧(尤其是乌克兰)的肥沃土地变成德国定居者的家园。“健康的农民阶级是民族共同体的基础。我们亟需采取足以维持这样一个阶级存在的政策。这种需求太过重要,无论如何强调都不过分。”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中写道,“我们社会中现存的许多罪恶完全源于城市人口和农业人口的比列失调。” p366

     

    如果说1918年的德国人仅仅是占领着,1941年的德国人则是不把被征服者当人看的殖民地。

    战前,斯大林曾拒绝签署1929年的《日内瓦公约》(理由是不愿遵守资本主义者制定的行为规范)……他在1941年夏天改变了主意,然而为时已晚。德国人不愿意向苏联战俘提供他们给予西方战俘的待遇。……此外,并不是每个愿意投降的人都能活命——许多人被直接枪杀。

    ……进入集中营之后,俘虏们往往得不到食物和饮水,陷入饥饿,甚至饿死,最终导致人吃人的惨剧。……直到194111月,第三帝国经济上的管家们才开始考虑把战俘当作劳动力来使用的问题——当时德国正面临劳动力的短缺。在整个战争期间,东线战场上的战俘有60%死于牢狱之中。

    在纳粹占领区这个扭曲的世界里,大屠杀将曾是苏联战俘的人从受害者变成了加害者。在最臭名昭著的奥斯维辛集中营,第一批死于毒气室中的人就是苏联战俘——德国人在19419月用他们来测试齐克隆毒气的效果。p377-380

     

    苏联在1943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取胜后不久……引发了乌克兰人与波兰人之间的冲突……据估计,在加利西亚和沃里尼亚死于波兰人行动的乌克兰人数量大约在1.5万到3万之间,而波兰死难者的数量则在6万到9万之间,是前者的两到三倍。德国人并未积极地参与到乌克兰人与波兰人的冲突中,却煽动双方继续厮杀,有时还向双方战斗人员提供武器——即使他们无法控制乡村地区,至少还可以让敌人保持分裂。此外,德国人还受益于乌克兰反抗军对挺进中的红军的作战。 p395

     

    全世界的独立国家数量从1945年的70个增加到今天的190多个。 p409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第4号反应堆的爆炸和部分熔毁将约5000万居里的辐射量释放到大气中,这相当于500颗广岛原子弹释放的辐射量。仅在乌克兰就有超过5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受到辐射污染,比整个比利时的面积还要大。

    ……现在这些曾让人们免于游牧民族伤害、曾为1932-1933年大饥荒幸存者提供食物的森林却变成了毁灭之源。树叶成了辐射源,而辐射这一看不见的敌人让人无从躲避。 p436-437

     

    199181日,美国总统乔治·H.W.布什从基辅飞往莫斯科以促成乌克兰留在苏联内部……布什选择站在戈尔巴乔夫一边……他不愿在世界舞台上失去一个可靠的伙伴——戈尔巴乔夫和他所代表的的苏联。

    此外,苏联出现不受控制的解体的可能性也让布什和他的顾问团们感到担忧,因为这可能导致各个拥有核武器的共和国之间的战争——除了俄罗斯之外,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领土上都有核武器部署。……谁也不会想到,就在这个月结束之前,乌克兰议会竟以几乎一致通过的方式选择了独立。到了11月底,原先担心这个后苏联国家出现混乱和核战争的白宫也对这次投票表示了支持。p446-447

     

    卢基扬年科……的宣言是二十世纪以来乌克兰人的第四次宣布独立的尝试:第一次于1918年发生在基辅及随后的利维夫;第二次是在1939年的外喀尔巴阡;第三次是在1941年的利维夫。以上的独立尝试都发生在战争时期,最后都以悲剧收场。 p449

     

    ……乌克兰则坚持从莫斯科完全独立出来。19931月,乌克兰拒绝签署《独联体宪章》,因而没有成为这个它在两年前参与创建的组织的正式成员,这让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浮出了水面。 p454

     

    19941月,在美国的协调下,乌克兰与西方签署了一项协议,成为乌克兰与西方的政治关系正式开启的标志。根据协议,乌克兰放弃了它从苏联继承的核武器——就其潜力而论,那是世界上第三大的核武器库。 p457·····

     

     

     

    乌克兰政治进程的民主性质所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其宣布独立后陷入的灾难性经济衰退。民主也往往因此受到指责。 p460

     

    1989年到2006年,超过150万名苏联犹太人离开了他们所在的国家,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乌克兰犹太人(二战期间,乌克兰犹太人被杀100万,其中每六个被屠杀的犹太人就有一个是乌克兰犹太人。)从1989年到2001年,乌克兰的总人口下降了约5%,而乌克兰犹太人的数量则令人震惊地减少了78%,从48.73万人下降到10.55万人。贝宝公司(网络支付)的共同创始人马克斯·列夫琴一家和瓦次普公司(通行软件)共同创始人杨·库姆都在这一时期离开了乌克兰。 p461

     

    通货膨胀不可遏抑,在1992年达到了惊人的2500%,最终将经济送上了急速下滑的轨道。

    ……私有化第一阶段以向全民发行票券的方式实行。“红色主管”们从这种方式中获益甚多。……到了1999年,近85%的乌克兰企业已转为私有,而它们的产值却不足全国工业总产量的65%。全国工业企业中有半数处于亏损状态。企业不论大小,最终都落入苏联时代的管理者和在政府中有关系的

    人手中。这些人维护垄断,限制竞争,让经济危机变得愈发严重。 p462

     

    一个年轻、富于野心、冷酷无情的商人群体应运而生……这些人与苏联时期的旧式计划经济没有瓜葛,而是在“改革”时期的经济乱局和20世纪90年代的黑帮斗争中出人头地。与俄罗斯的情况一样,这些人在乌克兰被称为“寡头”。寡头们成了私有化第二阶段的主要受益者——这一阶段国有资产的出售价格仅为其实际价值的一小部分。

    顿涅茨克集团的首脑里纳特·阿赫梅托夫是新一代“钢铁大亨”的群体之一。他在20世纪90年代初取得了一家名为Lux的公司的领导权,而在当局眼中,这家公司兴起于犯罪活动,并于犯罪组织仍有关系。p463

     

    库奇马(1994-2004年在任总统)本人就曾是“红色主管”中的一员。作为这场最终让寡头们受益的私有化进程的主持者,他也从寡头们那里得到经济和政治支持(米国的政治也是受到财团的左右)。1999年,库奇马将自己包装成唯一能击败共产党人的总统候选人,赢得了他的第二个任期——此时共产党人正利用经济衰退和困境来谋求重新崛起……库奇马的主要“右翼”对手、人民重建运动领袖维雅切斯拉夫·乔尔诺维尔则在离大选仅有数月时死于一场可以的车祸。

    2000年秋,反对党领袖、乌克兰社会党首脑亚历山大·莫罗兹公开了库奇马的一名卫士在其办公室取得的秘密录音……这份录音记录了库奇马与涉及私有化密谋的地方官员之间的交易、他的受贿行为和他压制反对派媒体的企图……网络报纸《乌克兰真理报》创办人……的无头尸体在基辅附近的一座森林中被发现。(“库奇马门”丑闻)p464-465

     

    尤先科与他的副总理尤利娅·季莫申科堵住了让寡头们得以逃税的漏洞……尤先科在“库奇马门”事件期间被解职,随即成为“我们的乌克兰”党的领袖。在2002年的议会选举中,“我们的乌克兰”党赢得了将近四分之一的民众选票。

    当年9月初,在选举中领先的尤先科突患重病。由于诊断结果不明确,尤先科的生命处于危险之中,于是他的助手们将他送往维也纳的一家诊所。维也纳的医生们得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结论:这位“我们的乌克兰”党候选人的病情系被人下毒所致。这种毒药十分特别,是一种只有几个国家生产的二噁英…… p466

     

    尤先科的主持者们被激怒了。约20万基辅人来到玛伊当(基辅的独立广场),对选举舞弊提出抗议。这成为“橙色革命”的开端——其名得之尤先科竞选阵营官方所使用的颜色……最关键的人物是波兰总统亚历山大·克瓦希涅夫斯基。他说服库奇马总统支持宪法法院的决定——官方的选举结果因舞弊而无效。p467

     

    历史的火车头没有将刚刚经历“橙色革命”的乌克兰像其一些西面邻居一样带进欧盟,这有几个原因,而其中一些超出了基辅所能控制的范围。德国和欧盟其他主要利益攸关者对已经发生的扩大化将来带来的经济和政治后果怀有疑虑。雪上加霜的是,他们还对乌克兰的“欧洲国家”地位提出了质疑。然而,乌克兰未能加入欧洲民主国家俱乐部的最主要原因来自乌克兰自身。后“橙色革命”时代的乌克兰国内矛盾重重,政府的政策既有重大成功,也有惊人的失败。 p468

     

    在尤先科任期结束的2010年年初,乌克兰已经弥漫着对他的执政的失望情绪。他与季莫申科之间的对立让乌克兰政坛变成了一出无休无止的肥皂剧,也损害了乌克兰的改革和加入欧盟的事业。

    ……当时的观察员们认为尤先科的确打算将乌克兰带入欧洲,然而他心目中的那个欧洲仍滞留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而非21世纪。 p469-470

     

    事实上20141月到2月被杀害的抗议者超过了100人。这场屠杀抹去了22年来乌克兰政治大体上的非暴力色彩……

    这场运动一开始只是加入欧盟的呼吁,如今却演变为一场“尊严革命”。它将各种彼此歧异的政治力量——从主流政党中的自由派到激进派,乃至民族主义者——联合起来。20141月中旬,在为时数周的和平抗议之后,流血冲突开始爆发。冲突一方是警察和政府雇佣的暴徒,另一方是抗议者。暴力于218日达到高峰,在3天内造成了77人死亡,其中有9名警察,68名抗议者。……议会站在了亚努科维奇的对立面,防暴警察页撤出了基辅市中心,这迫使亚努科维奇于221日夜间逃离了革命的基辅。 p472-474

     

    20143月中旬,克里米亚公民被要求前往投票站决定是否与俄罗斯重新统一……p476

     

    该地区(顿巴斯)的主要中心顿涅茨克是唯一一座俄罗斯人口占相对多数的乌克兰大城市——其俄罗斯族人口占比达48%。许多顿巴斯居民仍对苏联理念和符号怀有感情,还保留着象征当地苏联身份认同的列宁纪念碑(“尊严革命”期间,乌克兰中部的列宁纪念碑大部分被夷为平地)。 p477

     

    截止2015年春末,顿巴斯地区的战事已经夺取了近7000人的生命,并造成1.5万人受伤。逃离家园的人数则多达近200万。此外,随着那些不被国际承认的顿巴斯地区共和国逐渐进入“封冻冲突”(指活跃的武装冲突已经平息,却尚未达成和约或政治解决框架的局势)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困境,约400万人被困在这片无主之地上。为了融入欧洲的前景,这样的代价是否过于高昂?(政治从来不考虑人民会经历怎样的苦难吧,子皮小叹)也许是的。然而,在当下的这场冲突中,受到威胁的是乌克兰及其大部分民众与欧盟所共享的价值观(看来也是不怎么样的价值观啊,子皮语)——民主、人权和法治,而不仅仅是可能的欧盟成员国地位。  p480

     

    对乌克兰而言,它作为一个统一国家的继续存在、作为一个民族的独立,以及它的政治体制的民主基础,都因俄乌冲突而蒙上了巨大的阴影。因这场冲突而同样陷入疑问的还有乌克兰的民族建构道路的性质——其中包括历史、族群、语言和文化等因素在乌克兰政治民族形成过程中的地位问题。这个国家的公民来自不同族群,说不同的语言,属于不同的教会,居住在各个迥然不同的历史地区。 p481

     

    ……当下的俄罗斯政府一直声称乌克兰是一个人为创造的国家……苏联的崩溃让俄罗斯精英阶层对帝国和超级大国地位的丧失切齿痛心,并将这场崩溃想象为一次由西方的恶意或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和鲍里斯·叶利钦等愚蠢竞逐权力的政客所导致的偶然事件。对苏联解体的这种看法让他们难以抵挡重写历史的诱惑。 p484-485

     

    乌克兰的亲欧革命发生于冷战结束四风之一个世纪之后,却借鉴了冷战时期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及该地区其他国家持不同政见者共有的对欧洲西方的想象,在某些时候,甚至将这种想象变成了一种新的民族宗教。 p490

     

     

    由之2022320日阅毕

    壬寅上巳节摘录于海上无乐斋

     


    苏ICP备10000618号

    版权所有:由之中文网 联系youzhi3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