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箸议
检索

当前位置:由之中文网 > 茅屋箸议 > 无乐斋日记 > 正文
  • 上一篇:无乐斋日记——遁世者塞林格仙逝
  • 下一篇:无乐斋日记——梦境碎片
  • 无乐斋日记——难以承受的教育(发布于2010年03月09日,阅读次)

    无乐斋日记

     

    年前,接到温哥华范治的电话,说是拜个早年。我说听牌福讲起,范全和要来上海,还准备让你一起回来玩玩呢。范治说,前一段时间范全和确实有这个打算,因为范全和所在的公司在上海要设立分机构,范全和又是上海人,当然是首选。不过范全和的老婆不同意,因为假如要去上海工作,家眷肯定都要带上,范全和的老婆不放心小孩的教育,害怕国人的教育会毁掉孩子的天赋。这担心合情合理,国人的教育总有一种误人子弟的嫌疑,以至于受过教育后孩子会更加消沉和堕落,或者完全丧失自我缺乏一种年轻人应该有的朝气。学校大抵不关心什么才是影响学生今后能过人的生活,而只关心学生是不是能够通过决定命运的考试,而这些考试科目对学生的心智究竟有多大利益,学校是不关心的。因此,学生只能在一个畸形的教育环境里挣扎,以求一个好的升学目标。在挣扎的过程中,学生开始丢失作为人最重要的健康心理,没有疑问的勇气没有创新的欲望没有否定的胆量没有失败的心理准备……

    我不知道现在学校教育的科目究竟有多少是合乎学生心智发展需要的,但从两门课程的竹篮子打水就可以知道,国人的教育多么有病。其一是德育课,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学,十几年的德育课,竟然换不来社会的浩然正气!究其原因,显然是因为太老套太教条太机械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记得很多年以前,女儿说学校组织看电影《生死抉择》,回家以后女儿问,什么叫受贿什么叫贪官什么叫清廉?为什么要生死抉择呢?谁让他死呢?让一个十一二岁的女儿去接受这样的德育教育,无疑是另一种形式的“污染”——这使得很多学生感觉到,德育太没意思了!为什么总是灌输为什么总是照本宣读为什么总是强迫进行一些所谓的德育活动,而不考虑学生的心里接受能力承受能力甚至参与的趣味?为什么没有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观点?!经常听到说,欧美的教师总是鼓励学生对一个问题一个观点一本书,表达学生自己的看法,看法对与错根本不是主要的,况且很多问题很多观点原本就没有唯一答案。

    其二是英语科目,也是从小学开始(有些甚至是幼稚园就开始了)直到大学毕业甚至研究生都拿到学位,十几年的英语学习到头来真正能用的有几个人?更要命的是究竟有多少人是真正需要用英语的人?国人的学生很苦,苦在没得选择……

     

    由之

    201025于海上


    苏ICP备10000618号

    版权所有:由之中文网 联系youzhi3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