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文字只是因为社会万象给了文字游戏的机会,一如水中之月,是因为夜晚的神秘,生出了诗话的趣味……
——由之
浪得虚名
据悉,今年中国科学院新增的35名院士中,8成是高校或研究机构的现任官员;中国工程院新增的48名院士中,超过85%是现任官员。这种现象符合国人“官本位”的文化基因,国人继承之当成为一种“义务”。于是,“学而优则仕”科学发展成“仕而优则学”。
蒸蒸日上的物质经济诱发了空前的势利氛围,这氛围笼罩着神州大地无一处遗漏,原本清净纯粹的学问圣地顷刻污泥浊水混沌不堪,非“专政”不能净化也!国人好一刀切,何不在此用上一刀,但凡在岗官员,一律不准申报任何学术头衔一律不准申请任何学术课题!国人学术的悲哀大抵在于:真正学问者,一拿不到该拿的课题,二得不到官员的尊重,除非成为官员。而成为官员后,你再也不是学问者了,因为你一要同流合污否则官位难保,二是你没有时间学问也无须努力学问,因为你所有的“垃圾”文字皆会成为极有价值的“学问”。不要去询问诺奖离我们有多远,我们根本没有诺奖的“氛围”!
官者,吏事君也,《说文解字》如是说。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专门处理衙门事务的人称之为官。本意或许很接近西人从政的概念,含有服务社会的意思。不过这种说法似乎从来就没有被认可,因为吏,治人者也。所以为官者,就是治民也。也就是说,“治民”一直是国人为官者的根本而不是“吏事”,由此生出的权利极具“人性化”——私欲膨胀也。当“民”的利益和“官”的利益出现在一起的时候,当然为官者肯定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了,哪管“民”的权利?要使为官者杜绝“名利”双收唯有一道清规:在位官员一律不准申报任何学术意义上的荣誉和课题!官员全身心的应该是放在“服务”上,岂可无限私欲浪得虚名。不过这道清规很难出台因为国人早把满足“私欲”当作为官的最大动因……呜呼,官员“氛围”固若金汤!
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