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月报
检索

    当前位置:由之中文网 > 文学月报 > 中国文学 > 正文
  • 上一篇:小说《白鹿原》印象
  • 下一篇:[中国文学]
  • 由“羊羔诗”引发的认真(发布于2010年12月31日,阅读次)

    由“羊羔诗”引发的认真

     

    一直怕读中国文学作品,恰如一直怕看中国电影,害怕被噎死被晕死被气死。尽管如此作为华夏子民还是忍不住偶尔嚼嚼无味的文学“作品”,看看平庸的电影“大片”,好比中国之队之男足烂如朽木废铁却总幻想能够“化腐朽为神奇”。然而“神奇”究竟没有出现,“腐朽”却愈加神奇地腐朽着,一不小心“腐朽”出一个“羊羔诗”人,荣膺本年度的“鲁迅文学奖”。如此,便又“忍不住”去嚼嚼无味的 “羊羔诗”。

    不太懂诗虽然常读点诗词甚至偶尔拼凑几句,但绝难上彩,因为没有诗人的灵性和天赋那是我在大学期间就已经明了的事。那时有位喜欢诗并且写诗的学友说:诗要有节奏要有韵律要有“弹性”不能“硬邦邦”的我就知道,我写不了诗。当然能够知道自己写不了诗却因为喜欢诗而硬要写诗的人很少,往往是不知道自己写不了诗却自以为很能写的人大有人。但仅仅是这样也无大碍毕竟,喜欢诗歌总比酒鬼赌棍登徒子要好,假如真要混个什么名誉,自有懂诗的人作为屏障,不会污染“诗人社会”。诗人多多说,诗人是向道之人,所以诗歌的纯粹性当应保有。不过“羊羔诗”人车延高的出现(因为获得了懂诗的人“专业”评价而摘得鲁迅文学奖诗歌奖),彻底颠覆了“诗歌的纯粹性”,革命了诗歌这样一种文学体裁。

    诗歌评论家孙绍振读了车延高的诗后说,“我的看法是:他最好的诗也不过质量平平,写得差的,当然很平庸。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同意网友更为严厉的意见,这是鲁迅文学奖的耻辱。” 假如我也这么说就不会权威,所以就把懂诗的人搬出来为我说话。而在诗人王家新看来,诗歌正在被权和利败坏,“真正优秀的诗人、优秀的诗歌是在人们的视线之外”,因为诗人不仅要有耐心,更耐得住寂寞。由此,靠评委自己的良心投票的结果来看,“良心”和诗性完全不在“道”上。首先,“官员可不可以获文学奖本来就是个伪命题,因为文学奖只能是奖给作家的”,徐江在《鲁迅文学奖:谁的?》一文中如是说,所以国外高级别在任公务员,都远离专业文学奖的评选,比如法国已故总统密特朗就是这样。其次是国人的 “前四届鲁迅文学奖中,几乎每届都会有评委获奖,而到了2007年的第四届鲁迅文学奖,竟然同时有四位作家,既是评委又是获奖者……”(香港《中国评论月刊网络版》,转引自【南方周末】20101118这在国外简直难以想象。典型的如诺贝尔文学奖,诗人卡尔费尔特是诺奖评委,多次谢绝该奖,评委只好待他因病退休再提名,可是卡尔费尔特退休后不久便去世了,评委会感于他生前的高风亮节,破例追授(1931)给了他,即便这样,还是遭到质疑。一个丧失了人格魅力的人,还能期待怎样的作品魅力呢?一个充满势利的污染到任何角落的社会环境,你还想看到什么纯粹的东西呈现呢?这个疑问在读了先生的“作品”以后,柳暗花明。

    古云“诗言志”,比较接近诗性的说法是,感物吟志,情景交融,情志并重,不仅反映社会现实更重视其社会作用。那是诗的价值取向,一如庄子的“诗以道志”,诗是诗人的思想、价值取向和情感世界的泄露。先生宁愿毁坏自己的“羽毛”去“讴歌”武汉漂亮的女人,真“性情”。说其思想庸俗,帽子太大;说其价值低下,也不妥,“八卦”早已经统领文化领域;说其情感匮乏,那是你没有走进先生的世界,否则断不能这样武断的。先生说:“一旦现实给我一扇表达真情的窗口,读者可以看见我内心深处有一条情感的大河。”那是怎样的一条河呢?指缝间的河,流的是泪水只因为“徐帆的漂亮是纯女人的漂亮,我一直想见她,至今未了心愿”。先生说:“如果官员都不热爱文化,不是好事”,这话很对,表明很有价值取向,国人五千年文明,哪朝哪代不是在皇帝诗人宦臣文人的延绵之下才源远流长的?倘若国人早早设立一个“屈原诗歌奖”,那么李煜曹操乾隆王安石苏东坡纪晓岚必摘桂冠,那么现在区区一个“鲁奖”被先生我拿到,有何惊慌失措讶异无数的呢?

    先生说:“好的诗歌也不一定全都是揭露性的,其实描写风景、抒发真情都能写出好诗。”这话怎么看都觉得别扭,何谓揭露性的?又有谁框定过诗必须有“揭露性”才是好诗?或许是车先生刚刚领悟到的,因为在这以前“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先生看来算不得好诗,因为怎么看也看不出在揭露什么。“其实”了以后,先生幡然醒悟了,“羊羔”诗兴大发,以了心愿,虽遭无数诟病,仍心平气和地说,看看先生的博客后,或许可以……其淡然的语言,已然上了诗性层面。于是我开始为先生的博客点击率出力,停在了“灵感不是风吹来的幻想”一文的页面,“灵感是有偏爱的”,说得多好!可是“灵感是嫉恶如仇的”是怎么回事呢?而且“灵感”还有“自知之明”甚至“实事求是”甚至“低调”的,这是哪门子的语言啊……最后“灵感强调:任何想象、夸张、比喻作为它的化身都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它们有根,有窖,有源,有土壤,有自己的部落,它的形成到迸发需要一个积之厚、发之猛的酝酿和发酵过程。”我忽然明白,原来灵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而是能从e=mc2里推导出来的。最为光彩的文字或许是灵感来至于诗人的“苦读”和“苦行”,是“诗人学识、经历、遭际、思索、感悟综合一体的沉积厚垒。”我揣摩,先生是想解释“成功”的底蕴,忽然发现诗人的灵感更重要,就把文化底蕴、境遇苦行一股脑儿地搬将上来,以圆“灵感”不是风能吹过来的一说。逻辑、概念、文字的混乱非一般人可以为之的,仅此可见“鲁奖”的头衔绝非虚妄。

    有韵为诗,无韵为文”,这是诗歌形式的重要标志。在先生成为“羊羔诗”人以后,我学习了一下何谓诗歌的定义:“诗歌是具有韵律和节奏的文学形式”,当然仅仅知道定义还不行,还得搞清楚韵律节奏是怎么回事。在刘聪美的“帮助”下,我才明了,原来自由诗中外有别,“英语诗歌是重音节奏,汉语诗歌是韵律节奏。”换句话说就是,西人的诗是不讲韵律的无韵诗,但得有节奏,这在本质上和国人的诗歌传统是相当的一致,因为诗必须有“调”说成是语调也好曲调也罢,诗和文是有显在区别的,诗必须在没有“曲”的情况下,“咏”出“调”来。当学友的一番话浇灭我诗歌的念想以后,我就知道,诗不仅仅只是换行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有“节奏”而国人的节奏更直接的体现的是“韵律”。以为只要分行不断词语破碎一番就成诗了乃是对诗的无知,放到像我这样不懂诗的人身上孤芳自赏一下,无可厚非,不过评委应该都是专业人士,不懂诗当不会坐上决定诗人荣誉的位置,这让不懂诗的人比如我,觉得诗歌文化的大“革命”即将进行了,是不是能够进行到底还不甚明了,因为它得颠覆“有韵为诗,无韵为文”的传统。刘聪美说:“现代、当代新诗的散文化,根本原因在于观念的错误……以为只要每隔一些句子,句尾有韵脚了就是诗歌。以至于“韵间距无节制地扩大化”,君不知,说话“硬邦邦”无所谓,因为那不是艺术,仅仅是说话而已。可是当一个被称之为艺术的载体却用非艺术的形式去体现的时候,你以为羊羔绵绵叫会是一首动人的乐曲?读了刘聪美的文字,我才真正知道我写不了诗的原因,假如你不谙悟文字最起码的“音节”还谈何“韵”味?好比不通宫商五谱之人却硬要作曲一样,自娱自乐罢了。不想今人全不顾韵间距而诗人桂冠冠之,汗矣。我很少出汗,所以自娱自乐罢。

     

    由之

    201111

     

    注解:

    徐江《鲁迅文学奖:谁的?》(【南方周末】20101118

    刘聪美《说诗盲》:http://www.infzm.com/content/52540

     


    苏ICP备10000618号

    版权所有:由之中文网 联系youzhi3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