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而无味
检索

当前位置:由之中文网 > 食而无味 > 读书摘抄 > 正文
  • 上一篇:《客观主义认识论导论》
  • 下一篇:《贪官传》
  • 《历代名道传》(发布于2011年12月28日,阅读次)

    《历代名道传》

    赵立钢主编  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1月第一版

     

    被奉为“太上老君”的老子

    祖籍在楚地的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鹿邑),曾担任过东周的守藏室史。P1

     

    伍子胥说:“盈必毁,天之道也。”范蠡则说:“天道盈而不溢,盛而不骄,老而不矜其功。”P5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P9

     

    老子说:“知常,明也;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P10

     

    在人生观上,庄子比老子更偏激,他彻底拒绝与统治者对话,主张退隐自保,与自然界为伍……P12

     

    被奉为“南华真人”的庄周

    庄周是战国时宋国蒙邑(在今河南商丘东北)人。

    宋是殷商的后裔,仍自称商。……蒙邑也有一处漆园,是宋国官方开办的,庄周是这个漆园的主管,官名就叫漆园吏。……古诗文中呈他为蒙庄、蒙庄子、蒙吏、蒙叟、漆园吏、漆园人,称《庄子》作漆园书、漆园经,蒙邑和漆园也直接成了庄周的代称。P17

     

    楚人重自然,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他们习惯于从人和自然统一的角度观察和认识世界,在感情上将人与自然当做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P25

     

    楚地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独特的历史文化状况造成了多隐士的社会现象。老聃就是楚之隐君子。楚地隐士多是老聃的同道和后学。在庄周和其弟子的笔下,这些隐士,如楚狂接舆、佝偻丈人、温伯雪子、老莱子、庚桑楚、市南宜僚,那是得道的楷模。

    这种人生哲学与孔、孟的用世思想直接对立。孔丘当年曾屡次遭受楚国隐士长沮、桀溺、荷条(条字加个草字头)丈人、楚狂接舆等人的讥讽、冷遇和劝谏,孟轲则对避世之徒表现出极端的反感。而在庄周和其弟子的笔下,孔丘时而作为儒家的代表人物,或者被作者拉到隐士者面前受训,或者在有道之人面前自惭形秽,或者受到道家思想的感化而顿悟,或者与道家人物论辩而狼狈不堪……

    他们编的一个寓言说;“南越有个地方,名叫建国之国。那里的人民,质朴单纯,少私寡欲;只知耕作而不知收藏,给人东西而不求报答;不知什么礼仪,从心所欲,任意行动,而无不合与大道……”P29

     

    庄周沿敝屣富贵,蔑视君主,对那些趋炎附势、上谄下骄、卖身求荣的小人,更深恶痛绝。P38

     

    庄周认为,人生在世一场梦。他在一个寓言中借长梧子之口说;“只有非常清醒的人才知道人的一生就是一场大梦,可是愚人却自以为清醒,觉得自己对事物知道得很清楚,斤斤计较什么君主啊、小民啊这些所谓贵贱之别,真是浅陋极了!其实,孔丘和你(瞿鹊子)都在梦中啊;我说你们在梦中,也是在梦中啊!(对牛弹琴子皮如是说)”P50

     

    道教始祖张道陵

    张道陵,名陵,字辅汉,“道”为后人所加,道徒称之为张道陵、张天师、祖天师、正一真人等。东汉末年,张道陵学道鹤鸣山(今四川省大邑县北二十五里),在山中著作道书二十四篇,创立了五斗米道。五斗米道与当时的太平道同属道教的早期教派,后来太平道被朝廷瓦解了,五斗米道就成了中国道教的唯一源头……  P58

     

    汉明帝永平二年(公元59年),张道陵25岁,以道德文章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拜巴郡江州(今四川省重庆市)令。……后终因无意仕宦,遂挂冠隐居北邙山(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立志学道。  P60

     

    相传汉顺帝汉安元年(公元142)正月上元夜,太上老君下凡,任命张道陵为天师后,曾对他说:“蜀中有六大魔王、八部鬼帅在兴妖作怪,戕害生民,今命你替我整治他们,使昼夜有别,人鬼分途,这样你的功德就可以名录丹台了。”张道陵领了太上老君之命,在汉安二年(公元142七月初一,登上鬼帅们的大本营青城山,同他们展开了决斗。

    当时青城山痠有鬼城、鬼市、鬼众八部,由八部鬼帅统领,总数不下亿万,在人间到处流窜,散步各种疾疫。刘元达传播杂病,张元伯传播温病,赵公明传播痢疾,钟子季传播疮肿,史文业传播疟疾,范巨卿传播痠瘠,姚公伯传播五毒,李公仲转播赤眼。  P66

     

    为了革除巫教野蛮故风,张道陵假托太上老君凡人旨意,颁布“正法”,规定:不得禁锢道徒,不得淫祀鬼神,不得盗淫,不得饮酒食肉,有病治病,只能在五腊(正月一日天腊,五月五日地腊,七月七日道德腊,十月一日民岁腊,十二月节日侯王腊)日祭祀祖先,二月八日祭祀社神灶。  P68

     

    养生思想是《老子想尔著》(张道陵主要道书)的核心内容。……解释《道德经》第十五篇“浊以静之徐清”说:“求生之人,与不谢,夺不恨,不随俗转移,真思志道……内自清明,不欲于俗。”  P74

     

    相传张道陵七试赵升后不久,忽有千乘万骑从天而降,接张道陵上了天宫。张道陵被封为“人间天师”和“太玄都正一平气三天扶救辅元大法师”,……张道陵自知将去,事先将神授密箓以及剑、印等封于一石函,对诸弟子说:“吾冲举有日,能举此函者,便为嗣。”众莫能举。又说:“吾去后三日,当有嫡嗣至此,世为汝师也。”并规定只有自家子孙才能传天师之位。随即夫人孙氏登上黑龙紫车,带着弟子王长和赵升,在仙乐声中于云台峰白日冲天而去。张道陵时年一百二十三岁。 P78

     

    张道陵的嫡传嗣教天师,则以龙虎山为祖庭,传教不断,对旧的五斗米道也朝着与南、北天师道相同的方向进行了改革,世称龙虎宗。 P80

     

    原始道教理论家于吉

    于吉,东汉末人,具体生卒年月不详……著有《太平青领书》,即道家经典《太平经》……曾以道士身份加入了孙策的军队……在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是年,孙策疮发而死)被孙策杀害。  P84-85

     

    卷四十三说:“天者小谏变色,大谏天动裂其身”,“三光小谏小事星变色,大谏山土崩地裂”,“五行小谏生灾,大谏生东行虫杀人,南行毒杀人,西行虎狼杀人,北行水虫杀人,中央行吏民克毒相贼杀人”,“四时小谏寒暑小不调,大谏寒暑易位,时气无复节度”,“六方精气共小谏乱复数起,中有生虫灾,或飞或步,空虚无实,大谏水旱无常节,贼杀伤万物人民”,“飞步鸟兽小谏灾人,大谏禽兽食人,蝗大兴起,地土上柱皇天,破室屋,动山阜”,“天地音声之小谏,雷电小急声,大谏人多相与污恶,使霹雳数作”。 P94

     

    领导黄巾起义的“天公将军”张角

    张角是东汉时冀州巨鹿(今河北省宁普县)人。家世不可考,生年也不详。……约在东汉灵帝初年的建宁、嘉平之际(公元168-172)开始其创教布道活动。这比五斗米道出现时间略晚一些。 P99

     

    张角把自己创立的道教组织命名为“太平道”,就是直接来源于《太平经》。……自称“大贤良师”……以教救世赈民,实现天下太平。

    张角传教的主要法术,是叫人叩头思过。这叩头思过,也来源于《太平经》。

    另一重要法术,就是用符水疗病。符即符箓,也叫“符字”、“墨箓”或“丹书”,为一种笔画曲直、似字非字的图形。道教以为天神垂符图,示以云采图像,即所谓“云篆”,录之而为神符,符水疗病亦称“吞符”、“吞精”。

    咒说也是张角传道的主要法术。咒、祝、诅在道书通用。咒是神的语言,它法力无边,念念它,就可以役使神吏,祛病疗疾。

    张角传道的法器是“九节杖”,其含义来源于《太平经》“九人”“九气”和“九度”之说。 P100-101

     

    张角提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起义时间定于三月初五也有更始和大吉的意思。汉代谶纬神学宣扬“三五”说,认为其相包循环意味着朝代兴替。所谓“三五”,是指天、地、人三正和金、木、水、火、土五行。 P108

     

    道教军阀张鲁

    张鲁(?-公元216),字公祺(一作公旗),沛国丰(今江苏省丰县)人,生年不详。张鲁的祖父是五斗米道的创始人第一代天师张道陵。……张道陵、张衡、张鲁祖孙三代被世人称为“三张”,被道内称为“三师”,张道陵为天师,张衡为嗣师,张鲁为系师。 P111

     

    张鲁还建立了从鬼卒、祭酒、治头大祭酒直到君的宝塔式教阶制。……初来学道者名为“鬼卒”(一说入道已信者曰“鬼卒”。“鬼”字在当时并无贬义:精灵在天者为鬼,先祖亦称鬼),入道已久并笃信其教且得信任者,号曰“祭酒”,任统辖教民之职,统辖教民多者称“治头大祭酒”(又称“埋头”)。

    张鲁教民诚信不欺诈,规定有病自首其过,为此采纳张修的做法设置“静室”,作为病人思过修善之所。……有隐瞒小过者,须修补道路百步,将功抵过,并示惩戒。 P115

     

    丹鼎学之祖魏伯阳

    魏伯阳,生卒年不详,正史无传,其事迹多见于野史、笔记和道教典籍之中,但多亦言焉未详。晋葛洪《神仙传》称:“魏伯阳者,吴(江浙一带)人也,高门之子,易行好道术,不肯仕宦,闲居养性,时人莫知其从来,谓之治民养生而已”, P124

     

    道教理论的奠基人葛洪(P131

    据说他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看了近万卷书,由于他只顾闭门读书,很少与闲人往来,所以常常是巷无车马之迹,堂无异志之宾,庭可设雀罗,而几筵积尘。P131-132

     

    《外篇·自序》中曾说他“自有识以逮将老,口不及人之非,不说人之私,乃自然也。虽仆竖有其所短所羞之事,不以戏之也。未尝论评人物之优劣,不喜阿谴人交之好恶。”P135

     

    思神守一……是对老子“守雌抱一”、庄子“守一”“坐忘”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和具体应用,但又超出了庄子守一养性的范围。……《地真》篇说:“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人得一以生,神得一以灵。”……“能知一则万事毕矣。”P140

     

    想为地仙,须立三百善;想为天仙,须立一千二百善。P142-143

     

    《勤求》篇说:“凡人之所汲汲者,势利嗜欲也。苟我身之不全,虽高官重权,金玉成山,妍艳万计,非我所有也。是以上士先营长生之事,长生定可以任意。若未升玄去世,可且地仙人间。”P145

     

    《明本》篇中还对儒道对待世事俗务,荣辱进退,功名利禄的态度作了比较:“夫道者,其为也,善自修以成务;其居也,善取人所不争;其治也,善绝祸于未起;其施也,善济物而不德;其动也,善观民以用心;其静也,善居慎而无闷。此所以为百家之长,仁义之祖宗也。”而儒家忙于经世济俗,对已成之弊作补救,只不过治其末而已,儒家的学说所以受到重视是大道沦丧的结果。P147

     

    《山海经》、《博物志》中凡人不灰之木,无目之兽,火浣布、切玉刀等奇闻异物,周孔皆未尝言及,而且周孔也不能像公输班那样会造能飞的鸟,更不能像孟贲、鸟获那样力举万钧,都证明周孔并不是全知全能的人。

    ……隐逸者由于可以抑竟躁,厉贪浊,所以还能起到阐弘风化的作用,朝廷对于隐士“从其志则可以阐弘风化,熙隆退让,厉苟进之贪夫,感轻薄之冒昧。”在葛洪看来,既使在政治清明的尧舜之世,也会有“巢栖之客”,“握末之贤”,所以有仕有隐乃是盛世的象征…… P148

    由之

    2012年2月

     

     

     


    苏ICP备10000618号

    版权所有:由之中文网 联系youzhi3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