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亨之路
检索
  • 上一篇:偷闲读《老子》——一 章
  • 下一篇:思旧赋并序——向秀
  • 偷闲读《老子》(发布于2013年11月09日,阅读次)

    偷闲读《老子》

    琐碎细语

     

    类人的问题,很大的原因在于话语的多义性,而且往往因为立场、角度、时间、场合的因素节外衍生诸多是非来,以至于话语的本意被扭曲被颠倒。更糟糕的是,类人似乎不擅长更改自己的立场、角度,于是,不是事情变得越来越糟就是问题越来越多,或者越说越糊涂……

    阅读悟性,原本闲雅之趣。若要“悟”出书中语言之本“性”,却非易事,假如是几千年前的作者,更是雾里看花。单语言歧义不说,其思维方式表达手段借喻象征的差异更难直接进入写书者的精神世界。打个比方,“形而上学”一词,据说是亚里士多德的一本书名演变而来,因为写在《物理学》之后,所以这本书被命名为《物理学之后的》,可是忽然这本书名就被整合成一个单词而后成为一个专有名词并且是和辩证法对立的专有名词,那是黑格尔的功劳。等到马克思也拿来一用以后,国人便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辩证法”一通天下,“形而上学”被打下十八层地狱。其实,亚里士多德的那本书,是不是用现在所理解的“形而上学”就能概括,答案可能只好去问两千多年前的亚里士多德了。不过,两千多年前的华夏,却真有过关于“形而上”、“形而下”的高论,《周易大传系辞》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子皮揣摩,老聃可能像马克思一样,借《周易》“形而上”、“形而下”之道,只是主题对象是人的精神世界。换句话说,《老子》是一本关于类人精神世界的书,或许也就是类人精神最高境界的一本书。

     

    由之 2013年11月8于江户

     


    苏ICP备10000618号

    版权所有:由之中文网 联系youzhi34@126.com